一起答

2017年医疗器械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1)最新整理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

    • A.国际标准
    • B.国家标准
    • C.行业标准
    • D.注册产品标准
  2. 国家局公布第一批二类医疗器械不需办证的就可经营的品种有( )。

    • A.体温计;血压计;磁疗器具;医用脱脂棉、纱布;医用卫生口罩
    • B.家用血糖仪、血糖试纸条;妊娠诊断试纸(早孕试纸)避孕套、避孕帽
    • C.轮椅;医用无菌纱布
    • D.助听器;输液泵、注射泵;手提式氧气发生器
  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哪些意义( )。

    • A.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 B.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 C.降低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 D.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性能和功能的要求
    • E.推进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制
  4. 我国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分为( )。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注册产品标准
    • D.企业标准
  5. 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有( )。

    • A.警示
    • B.修正
    • C.召回
    • D.停用
    • E.改进
    • F.对单个器械的修理
  6.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该由谁来报告( )。

    • A.医疗器械的生产单位
    • B.医疗器械经营单位
    • C.医疗器械使用单位
    • D.有关单位和个人
  7. 哪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该报告( )。

    • A.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
    • B.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 C.重点监测品种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
    • D.医疗事故和事件
  8.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 )。

    • A.发现
    • B.报告
    • C.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9. 要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的原因是( )。

    • A.为了进一步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情况
    • B.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不良事件
    • C.以便器械监督部门及时对有关器械加强管理
    • D.避免同样的不良事件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械安全和身体健康
  10. 医疗器械标准的法律效力( )

    • 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注册产品标准
    • B.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 C.注册产品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
    • D.注册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1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

    • A.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
    • B.未经注册的产品
    • C.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
    • D.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12. 医疗器械标准不包括( )

    • A.国家标准
    • B.地方标准
    • C.行业标准
    • D.注册产品标准
  13. 下列关于医疗器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 B.医疗器械用于人体体表内的作用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的
    • C.医疗器械与药物的区别一般可以从产品的预期目的和主要的预期作用与方法去界定
    • D.医疗器械使用的预期目的包括妊娠控制
  14.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 )制定

    • A.标准化委员会
    • B.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 )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A.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 B.研制、生产、经营、使用
    • C.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 D.生产、经营、使用
  16.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 )制度

    • A.生产许可证
    • B.质量认证
    • C.产品生产注册
    • D.安全认证
  17. 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方法是( )。

    • A.常规管理;
    • B.一般控制;
    • C.严格控制
    • D.企业自我控制
  18.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擅自在医疗器械说明书中增加产品适用范围,应该以下哪种情况进行处罚:( )。

    • A.按广告宣传,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广告法进行处罚
    • B.按未履行变更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说明书处罚
    • C.依据《条例》,按无证产品进行处罚
  19. 行政许可有效期限未延续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 )手续

    • A.撤销
    • B.注销
    • C.吊销
  20.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规定,开办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审员不少于( )名。

    • A.1名
    • B.2名
    • C.3名
  21. 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而生产医疗器械产品,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 )罚款。

    • A.1-3倍
    • B.2-4倍
    • C.3-5倍
  2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后,其生产地址发生变化的,该生产企业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申请履行( )。

    • A.注册证变更手续
    • B.重新注册手续
    • C.注册证登记手续
  23.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由( )负责注册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4.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 )。

    • A.3年
    • B.4年
    • C.5年
  25.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医疗器械共分为( )类。

    • A.1
    • B.2
    • C.3
  26.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 )。

    • A.3年
    • B.4年
    • C.5年
  27. 医疗器械广告是哪级部门批准( )。

    • A.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8. 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 )。

    • A.安全
    • B.有效
    • C.安全、有效
  29.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 )起实施。

    • A.1999年4月1日
    • B.2000年4月1日
    • C.2001年4月1日
  30.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外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 )核发注册证。

    • A.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B.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1. 我国医疗器械的注册产品标准用字母表示为( )。

    • A.GB。
    • B.YY。
    • C.YZB。
  32. 医疗器械广告有效期为( )。

    • A.一年
    • B.二年
    • C.三年
  33.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外第一类医疗器械由( )核发注册证。

    • A.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B.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4.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由( )核发注册证。

    • A.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B.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5.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 )核发注册证。

    • A.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B.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6.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 )核发注册证。

    • A.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 B.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7.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 )。

    • A.4年。
    • B.5年。
    • C.6年。
  38.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为( )。

    • A.4年。
    • B.5年。
    • C.6年。
  39. 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共有类代码( )。

    • A.41个类代码
    • B.43个类代码
    • C.44个类代码
  40.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指导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的依据( )。

    • A.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依据。
    • B.可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