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工初级模拟考试题(1)
-
混凝土宽枕线路起道作业,采用枕下垫砟和枕上垫板相结合的方法。
- 正确
- 错误
-
无缝线路的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距离不得小于40mm。
- 正确
- 错误
-
直线线路方向用10m弦测量。
- 正确
- 错误
-
Vmax>160km/h的正线道岔轨距作业验收允许偏差管理值±2mm。
- 正确
- 错误
-
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5mm。
- 正确
- 错误
-
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m处。减速地点标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 正确
- 错误
-
道岔导曲线支距在导曲线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测量。
- 正确
- 错误
-
在车站内使用单轨小车,在靠站台一侧的钢轨上推行。
- 正确
- 错误
-
可以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在线路上使用直轨器。
- 正确
- 错误
-
爆破作业每炮使用的引线长度,应保证点完引线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且不得短于( )。
- A.0.5m
- B.1m
- C.1.2m
- D.2m
-
当60km/h<允许速度vmax≤120km/h时,本线来车作业人员应不小于( )下道完毕。
- A.800m
- B.1100m
- C.1400m
- D.2000m
-
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 )。
- A.综合维修和临时补修
- B.维修和保养
- C.大修和维修
- D.经常保养和紧急抢修
-
搬炸药与拿雷管人同路行走时,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
- A.2m
- B.5m
- C.10m
- D.50m
-
靠近架空电线搭拆脚手架时,一般动力线应留出( )以上的安全距离,作业中应时刻注意,防止碰触架空电线。
- A.1m
- B.2m
- C.2.5m
- D.5.0m
-
用滑行钢轨装卸钢梁及其他重型机械设备时,滑行钢轨应支撑牢固,坡度适当,滑行前方( )。
- A.必须有人防护
- B.应有保险绳索
- C.严禁站人
- D.应设置安全桩
-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 )的管理体制。
- A.检修分开
- B.养修分开
- C.检修一体化
- D.修养并重
-
当160km/h<允许速度vmax≤200km/h时,本线来车作业人员应不小于( )下道完毕。
- A.800m
- B.1100m
- C.1400m
- D.2000m
-
明桥面在任何情况下,人行道上的竖向静活载不得超过( )。
- A.2kPa
- B.4kPa
- C.8kPa
- D.10kPa
-
因线路设备大修引起其他设备变动时,应由( )在相应的大修计划中统一安排。
- A.运输局
- B.工程局
- C.工务段
- D.铁路局
-
盲炮应由原装药人当时处理,不能当时处理的,盲炮地点应有明显标志,其四周( )以内,严禁人员通行。
- A.2m
- B.5m
- C.10m
- D.50m
-
一般小炮警戒范围应距放炮地点( )以外。
- A.50m
- B.100m
- C.200m
- D.500m
-
钢轨轨端淬火层深度:踏面部分大于或等于()。
- A.10mm
- B.9mm
- C.7mm
- D.6mm
-
用锯轨机切割钢轨时,其他人员应远离锯轨机( ),防止锯片破碎伤人。
- A.左侧
- B.前方
- C.两侧和前方
- D.左侧和前方
-
在两线间堆放道砟、片石、砂子等线桥用料,料堆的高度不得高于钢轨顶面( )。
- A.100mm
- B.200mm
- C.300mm
- D.500mm
-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
- A.以修为主
- B.修养并重
- C.维修、大修并重
- D.只修不养
-
作业前,施工作业负责人和( )应对机具进行检查,机具状态不良或安全附件失效的机具严禁上线使用。
- A.工长
- B.班长
- C.防护员
- D.机具使用人员
-
风动工具试风或放出残余冷风时,工具头必须( )
- A.向前
- B.向后
- C.向右上方
- D.向下
-
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 )。
- A.轨道框架阻力
- B.轨道承载能力
- C.线路运营能力
- D.轨道防爬能力
-
当120km/h<允许速度vmax≤160km/h时,本线来车作业人员应不小于( )下道完毕。
- A.800m
- B.1100m
- C.1400m
- D.2000m
-
当钢轨断缝小于()时,在断缝处上好夹板,用急救器固定,在断缝前后50m范围内拧紧扣件,并派人看守,限速5km/h放行列车。
- A.20mm
- B.30mm
- C.40mm
- D.50mm
-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 ),应使用夜间信号。
- A.200m
- B.400m
- C.800m
- D.1000m
-
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 )内更换。
- A.8h
- B.12h
- C.24h
- D.3h
-
钢轨打磨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 )。
- A.3m
- B.5m
- C.10m
- D.15m
-
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 )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 A.施工工具
- B.养路机械
- C.测量仪器
- D.施工机械
-
线上作业和上道检查,遇有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影响了望时,( )。
- A.应停止作业,必须作业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保证来车之前按规定的距离及时下道
- B.必须停止作业
- C.只要设置防护可照常作业
- D.只能上道检查,不能线上作业
-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 )。
- A.使用时间
- B.超期运载时间
- C.使用寿命
- D.运输能力
-
当允许速度vmax≤120km/h时,作业人员下道避车时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小于( )。
- A.2.0m
- B.2.5m
- C.3.0m
- D.3.5m
-
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在站线上不得短于()m。
- A.4.5m
- B.8m
- C.6m
- D.8.5m
-
靠近基坑上方不得堆土及放置料具等重物,挖出的土石方和施工材料堆放位置应距坑边不小于1m,高度不超过( )。
- A.1m
- B.1.5m
- C.2m
- D.2.5m
-
钢轨打磨时,其他人员应远离打磨( )。
- A.左侧
- B.前方
- C.两侧和前方
- D.左侧和前方
-
综合维修是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以( )为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性维修。
- A.传统养路机具
- B.养路机械
- C.小型养路机械
- D.大型养路机械
-
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 ),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 A.养修季节合理
- B.修理周期延长
- C.修理周期缩短
- D.修理周期合理
-
靠近架空电线搭拆脚手架时,照明线应留出( )以上的安全距离,作业中应时刻注意,防止碰触架空电线。
- A.1m
- B.2m
- C.2.5m
- D.5.0m
-
当120km/h<允许速度vmax≤160km/h时,作业人员下道避车时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小于( )。
- A.2.0m
- B.2.5m
- C.3.0m
- D.3.5m
-
经常养护是指根据线路变化情况,以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对全线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经常性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处于( )。
- A.优质状态
- B.良好状态
- C.均衡状态
- D.衡定状态
-
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 )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
- A.养护维修
- B.大修施工
- C.施工作业
- D.科学管理
-
乙炔瓶与氧气瓶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
- A.3m
- B.5m
- C.10m
- D.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