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煤矿防治水规定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采空区冒落裂隙带是矿井透水的主要人为通道。

    • 正确
    • 错误
  2.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

    • 正确
    • 错误
  3. 矿井透水主要有天然通道和人为通道两种。

    • 正确
    • 错误
  4. 层间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 正确
    • 错误
  5. 隔水层是指含有地下水但不透水的地层。

    • 正确
    • 错误
  6.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必须有透水水源和透水通道。

    • 正确
    • 错误
  7. 含水系数是指每分钟钻孔中的涌水量。

    • 正确
    • 错误
  8. 导水裂隙带是指开采煤层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垮落和断裂,产生裂缝,且具有导水性的岩层范围。

    • 正确
    • 错误
  9. 探放水是指在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的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

    • 正确
    • 错误
  10. 矿井最大涌水量是指透水时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 正确
    • 错误
  11. 矿井水影响煤炭资源开采利用。

    • 正确
    • 错误
  12. 煤矿防治水五项综合措施是:抽、排、堵、降、截。

    • 正确
    • 错误
  13. 未实施探放水措施是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 正确
    • 错误
  14. 矿井大量排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 正确
    • 错误
  15. 煤矿总工程师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 正确
    • 错误
  16. 煤层顶板,是指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叫煤层顶板,煤层顶板还分成: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 正确
    • 错误
  17. 简易水文观测、校正孔深和原始记录每个班必须填写小班班报,包括作业时间、钻程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原始记录。记录员要经过专门培训,记录要真实反映生产情况,做到全面、准确、详细和整洁。必须使用钢笔填写,不得追记、涂改或写画与生产无关的内容。各种原始报表,需经班长、机长、钻探记录员、地质编录员检查、校对,并签名盖章。终孔后汇订成册归档。

    • 正确
    • 错误
  18.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 正确
    • 错误
  19. 钻孔封孔时,应将钻具下到距离封闭层位下部2~3米处。用泵灌注砂浆,应采用边灌边提升钻具的方法进行,但钻具下端不得提离砂浆面。

    • 正确
    • 错误
  20. 泥浆的使用必须及时清除泥浆中的岩粉,并将其装入矿车必须及时运走;水源池内要确保无杂物沉淀池沉积物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并要严防巷道淋水或采区积水进入泥浆循环系统。

    • 正确
    • 错误
  21.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和()为主要依据。

    • A.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 B.煤层赋存状况
    • C.煤层稳定程度
    • D.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22.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原则上以()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感高的一项为准。

    • A.断层
    • B.断距
    • C.褶皱
    • D.岩浆侵入
  23. 煤系中的相可分为()三大类型。

    • A.陆相
    • B.过渡相
    • C.海陆交互相
    • D.海相
  24. 沉积岩岩层层理类型可分为()。

    • A.水平层理
    • B.波状层理
    • C.斜层理及斜波状层理
    • D.透镜状层理
  25. 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必须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 A.积水范围
    • B.标高
    • C.水质
    • D.积水量
  26. 防水煤柱的尺寸,应根据相邻矿井的()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

    • A.地质构造
    • B.水文地质条件
    • C.煤层赋存条件
    • D.围岩性质
    • E.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
  27. 沉积岩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 A.碎屑岩类
    • B.粘土岩类
    • C.石英砂岩类
    • D.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28.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划分为()四类。

    • A.简单
    • B.较简单
    • C.中等
    • D.复杂
    • E.极复杂
  29. 矿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胁时,必须采取修筑()的措施。

    • A.堤坝
    • B.泄洪渠
    • C.防止滑坡
  30. 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 A.30%
    • B.25%
    • C.20%
    • D.15%
  31. 雨季“三防”指的是().

    • A.防洪
    • B.防治水
    • C.防涝
    • D.防雷电
    • E.防排水
  32. 矿井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 A.90%
    • B.80%
    • C.70%
    • D.60%
  33. 探放老空水,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平面图上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应满足:

    • A.4m
    • B.3m
    • C.2m
    • D.1m
  34. 矿井涌水量的观测,一般应分矿井、水平设站进行观测。对于复杂型矿井每月观测不少于: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35. 对本井田内主要充水含水层,各矿都要建立健全()。

    • A.领导机构
    • B.矿井排水系统
    • C.含水层排水系统
    • D.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
  36. 箅子门应加设在防水闸门来水一侧()处。

    • A.10~20
    • B.20~30
    • C.15~25
    • D.25~35
  37. 防治小窑水由积水边界向外推()m作为警戒线。

    • A.30
    • B.40
    • C.50
    • D.60
  38. 巷道由高向低掘进,与老空积水区平行,探上部采面老空水,探水钻孔布置应根据煤柱厚度严格控制()头降低高度。

    • A.煤柱厚度
    • B.老空水量
    • C.老空水头降低高度
    • D.掘进头标高
  39. 探水钻孔的终孔孔径不得大于()mm。

    • A.42
    • B.75
    • C.59
    • D.56
  40. 防治小窑水由积水边界向外推()m作为放水线。

    • A.20
    • B.30
    • C.40
    • D.50
  41.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小时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 A.2
    • B.4
    • C.6
    • D.8
  42. 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 A.4
    • B.8
    • C.20
    • D.24
  43. 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及其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 A.4
    • B.6
    • C.8
    • D.10
  44. 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 A.50
    • B.70
    • C.75
    • D.80
  45. 对封闭不良的钻孔,距钻孔()m时应采取超前探水或其它防范措施。

    • A.50
    • B.30
    • C.10
    • D.20
  46. 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 A.15
    • B.20
    • C.25
    • D.30
  47. 永久排水系统形成之前,必须设置(),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 A.临时水泵
    • B.临时管路
    • C.临时排水系统
    • D.临时潜水泵
  48. 对深井基岩段富水性较强的深井,应在井筒中部设置相应排水能力的()。

    • A.吸水泵
    • B.转水站
    • C.潜水泵
    • D.污水泵
  49. 每年雨季前必须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A.联合供电试验
    • B.联合排水试验
    • C.大串联
    • D.联合供水试验
  50. 老空水放完的标准必须有()以上在原出水孔下方的钻孔证实无水时,方可结束放水工程。

    • A.1
    • B.2
    • C.3
    •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