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中级工考试试卷试题与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使用气体分析仪测量汽油机的废气时,是在自由加速情况下测量的。

    • 正确
    • 错误
  2. 安全带有了预张紧功能是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

    • 正确
    • 错误
  3. 靠人工的观察和感觉,根据汽车表现出来的外部异常状况,采用逻辑推断的方法,来判断故障类型和部位,称为经验诊断法。

    • 正确
    • 错误
  4. 汽车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气囊组件和警告与诊断系统组成。

    • 正确
    • 错误
  5. 安全气囊警示灯不亮,或点亮超过8S,或行车时点亮,都表明该系统工作不正常。

    • 正确
    • 错误
  6. 汽车安全气囊用传感器按功能来分,有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两大类。

    • 正确
    • 错误
  7. 在各种路面上附着系数均随滑移率及滑转率的变化而变化。

    • 正确
    • 错误
  8. ABS控制系统在良好的路面上对防止侧滑作用不大。

    • 正确
    • 错误
  9. ABS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即液压调节器)根据来自电子控制器的信号,控制每个车轮液压缸内的制动液压力。

    • 正确
    • 错误
  10. 轮速传感器由传感器头和齿圈等组成。

    • 正确
    • 错误
  11. 电磁阀设置于油压组件中,按照ECU的控制电流对车轮油缸的油压进行升压,保压和降压。

    • 正确
    • 错误
  12. 溢流阀的作用是当有异常高压加到储油罐上时,就使制动油回到油缸中。

    • 正确
    • 错误
  13. 滑移率愈大,路面附着系数就愈好。

    • 正确
    • 错误
  14. ASR的基本功能是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驱动轮的空转

    • 正确
    • 错误
  15. 从控制车轮和路面的滑移率来看,ASR和ABS系统是采用了相同的技术,但两者所控制的车轮滑移方向是相反的。

    • 正确
    • 错误
  16. 为了保证传感器无错误信号输出,安装轮速传感器时,应保证其传感头与齿圈间留有一很小的空气隙,约为1CM

    • 正确
    • 错误
  17. ABS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

    • 正确
    • 错误
  18. 一般汽车前轮上的传感器被固定在车轮转向架上,转子安装在车轮轮毂上与车轮同步转动。

    • 正确
    • 错误
  19. 在良好道路制动的车轮滑移率一般在40-50%之间。

    • 正确
    • 错误
  20. 制动车轮的滑移率S为:S=V-WR/V

    • 正确
    • 错误
  21. 有的装SRS汽车警告驾驶员不能在汽车内使用功率较大的手提电话,是因为( )。

    • A.通讯受干扰
    • B.车内电波被屏蔽
    • C.易使着火剂和充气剂失效
    • D.电磁波太强,易导致灵敏的SRS控制系统误动作
  22. 一船汽车的SRS设计在正面碰撞多少角度范围会起爆( )。

    • A.左右各10
    • B.左右各45
    • C.左右各30
    • D.左右各90
  23. 对汽车的SRS进行电气检查时,通常规定不允许用一般万用表进行电阻检测主要是因为( )。

    • A.防止电流过大引爆气囊
    • B.检查数值不准确
    • C.电压太高
    • D.电压太低
  24. 本田安全气囊系统故障码DTC有连续性故障和间歇性故障二类,如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歇性故障,指示灯显示DTC故障码( )。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25. 安全气囊拆下SRS要放在稳定平整和远离开(勿93C以上)热源地方的原因( )。

    • A.防止气囊失效
    • B.防止着火剂引爆气囊
    • C.防止气囊掉下引爆
    • D.方便检查
  26. 处理过期失效SRS气囊用专用工具“SST”需相距( )。

    • A.5m
    • B.10m
    • C.2.5m
    • D.20m
  27. 木田安全气囊SRS控制装置必须可靠拧紧,其标准力矩应为( )。

    • A.9.8N.m
    • B.9.8kGf—M
    • C.5N.m
    • D.5KGf.m
  28. 安全气囊规定使用有效期主要是因为过期( )。

    • A.电路失效
    • B.点火剂和发气剂失效
    • C.ECU失效
    • D.碰撞传感窃失效
  29. SRS的机械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 )使电路导通向ECU提供SRS进入动作信号。

    • A.电阻的变化
    • B.摆钟或滚珠的惯性作用
    • C.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
    • D.电压脉动作用
  30. 大型安全气囊爆炸充气展开时最大冲击力可达( )。

    • A.数千牛顿
    • B.数万牛顿
    • C.200—500N
    • D.800—1000N
  31. SRS系统加电自检的时间约( ),无故障则SRS警示灯熄灭、

    • A.1—2S
    • B.3—4S
    • C.10—12S
    • D.6—8S
  32. SRS系统电路装车配线时,点火器(电雷管)和转向线盘电缆引线内部装有短路棒是为了( )。

    • A.方便安装
    • B.便于线路检查
    • C.防止电压过大
    • D.防止电路通电时点火器误动作点火
  33. 大型安全气囊是什么原因导致可能在正常工作时伤入( )。

    • A.因为体积太大
    • B.爆炸充气压力太小
    • C.爆炸充气压力大,乘员与气囊之间距离不合理
    • D.没有安全带
  34. 以保护头面部为主的安全气囊应( )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 A.增加气囊的强度
    • B.加大爆炸充气压力
    • C.与安全带联合使用
    • D.提早引爆使气囊早展开
  35. 安全带有预张紧功能是为了( )。

    • A.增大乘员张续力
    • B.能对乘员保护更好
    • C.汽车正常行驶对乘员限制力铰小活动饺自如
    • D.使用起来要方便
  36. 自动安全带与一般机械式安全带都有紧急锁紧式卷收器,主要作用( )。

    • A.锁紧方便
    • B.锁紧更可靠
    • C.卷收方便,可以随时调节锁紧力
    • D.汽车正常行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37. 安全气囊分二级点火引爆是为了( )。

    • A.防止气囊失效
    • B.使气囊展开更快
    • C.按需要引爆,防止爆炸力超过需要
    • D.增大气囊压力
  38. 自动安全带的作用是( )。

    • A.比手动安全带更安全
    • B.使用方便
    • C.质量更好
    • D.能自动根据各人需要调节张力
  39. 正常引爆安全气囊造成伤人事故的原因是( )。

    • A.乘员与气囊相对位置超过范围
    • B.乘员超重
    • C.乘员年龄太长
    • D.是妇女
  40. 安全气襄发挥最佳保护作用汽车碰撞车速是多少( )。

    • A.20km/h
    • B.35km/h
    • C.48—50km/h
    • D.60km/h
  41. 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程度( )。

    • A.70~80%
    • B.90%以上
    • C.10%
    • D.50~60%
  42. 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在驾驶员位置可以降低受伤率约( )。

    • A.12%
    • B.30—50%
    • C.10%以下
    • D.50%以上
  43. 驾驶员安全气襄位置与乘员最佳距离约( )。

    • A.80mm左右
    • B.20mm左右
    • C.130mm左右
    • D.250mm左右
  44. SRS的中文含义是( )。

    • A.(乘员)辅助约束系统
    • B.防撞装置
    • C.防震装置
    • D.安全系统
  45. 少于9座载客汽车空载初速50kM/h制动距离为( )。

    • A.个于等于22m
    • B.小于等于10M
    • C.小于等于20m
    • D.小于等于19M
  46.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 )。

    • A.使汽车不要被撞
    • B.减少汽车出事故可能性
    • C.万一出事故减低事故伤害
    • D.保证乘员不受伤
  47. 气压ABS调节频率为秒( )次。

    • A.6--8次
    • B.3--5次
    • C.15—20次
    • D.30次以上
  48. 汽车前轴侧滑方向稳定而后轴侧滑(甩尾)危险是由于( )。

    • A.前轮驾驶员可以调节方向
    • B.制动时前轴载荷增加
    • C.制动后轴裁荷减少
    • D.前轮侧滑离心力减少侧滑,后轴测滑离心力加大侧滑
  49. 液压ABS调节频率为每秒( )。

    • A.6—8次
    • B.3—5次
    • C.15—20次
    • D.3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