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1)
-
凡涉及儿童的一切事务和行为,都应首先考虑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 正确
- 错误
-
卢梭认为儿童不是一块白板,而是生来任由外界环境塑造的被动有机体。
- 正确
- 错误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系指15周岁以下的任何人”。
- 正确
- 错误
-
对儿童来说,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家庭和学校。
- 正确
- 错误
-
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遗传,二是环境。
- 正确
- 错误
-
正视和纠正大众传媒对家庭教育的误导,不仅需要媒体本身进行认真反思,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者来说也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 正确
- 错误
-
儿童发展一般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段时间内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正确
- 错误
-
大众传媒不会对儿童产生消极作用。
- 正确
- 错误
-
长期持续收看电视暴力节目,可能会引发或强化儿童、青少年的侵犯性行为。
- 正确
- 错误
-
家长在未成年人接受传媒影响时发生着强有力的选择性作用,应当成为孩子接触媒介影响的“过滤器”。
- 正确
- 错误
-
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 正确
- 错误
-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
- 正确
- 错误
-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
- 正确
- 错误
-
家庭是影响学校德育的环境因素,对学校德育发挥着特殊作用。
- 正确
- 错误
-
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 正确
- 错误
-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往往不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很容易起到互补作用。
- 正确
- 错误
-
从积极的方面看,教师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取得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支持与配合是必要的。
- 正确
- 错误
-
家庭智育的基本任务是加强以培养子女的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开发。
- 正确
- 错误
-
进行早期家庭智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必注意科学性和全面性。
- 正确
- 错误
-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有哪些:( )
- A.家长本位的亲子关系
- B.禁锢保守的教育方式
- C.利己小农的教育观念
- D.崇德向善
-
我国家庭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教会子女如何做人。也就是要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 正确
- 错误
-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包括:( )
- A.重视家庭教育
- B.提倡早期教育
- C.注重教子做人
- D.坚持爱而有教
- E.强调以身作则
- F.重视环境熏陶
-
家长会的类型依内容而定,一般有几种类型:( )
- A.讲座型家长会
- B.布置型家长会
- C.介绍型家长会
- D.交流型家长会
-
书面联系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有几种形式:( )
- A.家长联系卡
- B.书信
- C.通知书
- D.学生手册
-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常用的方式有:( )
- A.开办家长学校
- B.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 C.聘请家庭教育讲师团来校讲课
- D.召开家长会
-
配合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A.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
- B.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 C.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 D.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
家庭教育有三大作用:( )
- A.早期的启蒙作用
- B.一生的决定作用
- C.终生的教育影响
- D.智能开发作用
-
家庭教育的随机性主要表现在:( )
- A.灵活分散性
- B.潜移默化性
- C.多样性
- D.间接性
-
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就会徒劳无功,这是因为:( )
- A.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
- B.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才的
- C.学校教育很难顾及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 D.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也无所谓
-
家长要学会( )去拜访老师,这是因为现在教师负担很重,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都经常访问和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爱好,而当家长的完全有时间去拜访老师。
- A.主动
- B.被动
- C.应付
- D.偶尔
-
家庭教育的伦常性主要表现在:( )
- A.感染性
- B.家长的权威性
- C.教育的针对性
- D.情感性
-
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 )请教。
- A.老师
- B.同学
- C.同事
- D.朋友
-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 )作用
- A.制约
- B.鼓励
- C.支持
- D.配合
-
( )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A.家庭教育
- B.社会教育
- C.先期教育
- D.后期教育
-
( )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当担负教育的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
- A.学校
- B.家庭
- C.社区
- D.组织
-
只有优化家庭教育,实现( )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和良性循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育效果。
- A.双向
- B.单身
- C.主动
- D.被动
-
孩子在入学之前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起着打基础的作用,虽然学龄前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全过程,但是家庭教育全过程的一个( )。
- A.重要阶段
- B.主要阶段
- C.重要过程
- D.主要过程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 )。
- A.指导
- B.支持
- C.配合
- D.协作
-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具有( )作用。在早期教育中有奠基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终身影响。
- A.启蒙
- B.教育
- C.引导
- D.培养
-
( )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
- A.儿童阶段
- B.青春期
- C.成长期
- D.少年期
-
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由( )所决定的。
- A.社会职能
- B.责任
- C.义务
- D.亲情
-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看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任务承担起来,于是( )应运而生。
- A.大教育观
- B.学校
- C.幼儿园
- D.家庭教育
-
(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生教师。
- A.家长
- B.班主任
- C.兄弟
- D.姐妹
-
( )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员的场所。
- A.家庭
- B.学校
- C.社区
- D.朋友圈
-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它不仅包括家长( )对子女施加的影响,也包括家长无意识地借助其他条件对子女施加的影响。
- A.有意识地
- B.自觉地
- C.自然地
- D.主动地
-
成功的( ),是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失误或不足,将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或障碍。
- A.家庭教育
- B.社会教育
- C.学校教育
- D.幼儿教育
-
( )是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微观环境,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 B.学校
- C.社会
- D.社区
-
( )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 A.早期
- B.中期
- C.晚期
- D.初期
-
在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 )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 A.认知和语言能力
- B.行为能力
- C.交往能力
- D.表达能力
-
在现代教育中,强调( )的有机整合。
- A.一种教育形式
- B.多种教育形式
- C.各种教育形式
- D.智能教育与体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