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甲公司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关注到甲公司2013年度下列有关金融工具业务及其会计处理事项:

(1)2013年1月8日,甲公司购入A公司股票,不能对A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A公司股票具有活跃市场。甲公司根据公司管理意图和风险管理策略,将购入的A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投资。对此,甲公司将该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当年应收的现金股利均计入了所有者权益。

(2)2013年10月14日,甲公司因急需周转资金,与某商业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保理合同。甲公司将应收S公司贷款3000万元转移给该商业银行,取得货币资金26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该商业银行到期无法从S公司收回全部贷款时,有权向甲公司追偿。对此,甲公司终止确认了对S公司的应收账款。

(3)2013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持续上涨。甲公司考虑到公司现存股权投资的收益不佳,于2013年12月31日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将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客观证据判断所拥有的某长期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该长期应收款项系甲公司于2013年10月8日取得,收款期为18个月,且金额重大;取得该长期应收款项时,经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5%,2013年12月31日,与该长期应收款项特征类似的债权的年化市场利率为5.6%,对此,甲公司采用市场利率5.6%对该长期应收款项未来现金流量予以折现确定现值,并将该现值与2013年12月31日该长期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5)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后,判断其生产产品所需的某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上涨。对此,甲公司决定对预定3个月后需购入的该原材料采用卖出套期保值方式进行套期保值,并与有关方签订了正式协议。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至(4),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5),判断甲公司采用的套期保值方式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试题出自试卷《2016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计量折扣。

    2014年7月20日,甲单位总会计师召集财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听取近期财务工作汇报。有关事项与处理建议如下:

    (1)甲单位按2014年年度工作计划在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知识专题培训经费20万元。5月,甲单位委托国内A高校组织实施了本系统相关专题培训。实际发生培训费支出23万元。财务处建议将发生的培训费超预算部分3万元在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专题经费的培训预算项目下列支。

    (2)甲单位按2014年上半年非财政补助收入累计超收300万元,考虑到下半年能源价格调整剂用量增加带来的预算支出压力。财务处建议从超收的非财政补助收入300万元中。安排200万元用于本年度预算增加的公用经费。

    (3)甲单位于2014年年初收到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拨付的办公楼改造项目经费200万元。该项目原计划于年初开始实施。但由于改造方案存有争议,直至7月仍未启动实施。且未发生资金支出。为加快预算进度,财务处建议将该项目资金于当月全额拨付给同本单位有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B施工企业,并列入事业支出,待改造方案论证充分后再组织施工。

    (4)2014年6月,甲单位准备编制2015年“一上”预算草案。各单位部门提出了2015年事业发展与用款计划,包括新增专项任务的资金需求。财务处在对2015年预算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汇总后发现,预计总支出超出预计总收入较多。财务处建议预算资金安排应当首先保障单位基本支出合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财力情况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所需的。

    (5)为了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甲单位于2014年年初制定了本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各预算部门申请项目经费应申报绩效目标,包括项目绩效内容和绩效指标,且绩效目标设置应科学可行,准确具体,财务处建议对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未按规定要求申报绩效目标的,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6)2014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精神,甲单位制定了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手册<试行>》。该手册规定:单位应当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更好的防范投资风险,财务处建议对外投资无论金额大小,均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执行。

    (7)甲单位于2013年通过公开招标向C供应商采购了一套价值160万元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由于需要对该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拓展,甲单位在2014年预算中安排了相关支出20万元。2014年7月,在对供应商进行遴选时,为了保证服务配套要求,财务处建议继续向C供应商采购,但不再公开招标。

    (8)2014年12月,甲单位一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购入一批价值30万元的材料,材料已于购入当月被全部领用,并计入事业支出(基本支出)。2014年1月,因部分材料质量存在缺陷,甲单位经与供应商协商,该供应商统一退回部分货款,甲单位于6月收到退货款5万元,并按规定办理完毕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恢复手续,财务处建议做冲减2014年事业支出(基本支出)5万元处理。

    (9)甲单位作为“营改增”试点单位已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6月,甲单位因开展涉及增值税纳税义务的经营活动购入一批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为117万元,其中增值税17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财务处建议做增加存货、减少银行存款个117万元处理。

    (10)2014年6月,甲单位适用财政直接支付专项资金对综合服务楼进行改建(非基本建设项目),综合服务楼账面原价1600万元,已计提折扣1400万元。甲单位同施工方签订的施工合同金额为800万元,合同的约定工程进度达到20%时,支付首笔工程款160万元,截止2014年7月20日,施工进度已经达到10%,甲单位尚未支付工程款,财务处建议对该项固定资产改建业务做增加在建工程、减少固定资产各1600万元处理。

    要求:

    根据国家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相关规定,逐项判断甲单位财务处对事项(1)至(10)的处理建议是否正确,对于事项(1)至(7),如处理建议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对于事项(8)至(10),如处理建义不正确,分别指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2. 甲公司系从事信息技术开发的国有控股高科技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5 000万股。2014年7月22日,为了引进和留住高新技术和管理人才,甲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有关问题,会议要点如下:

    (1)目前甲公司有董事11人,其中:外部董事7人,包括来自控股股东单位的董事2人、独立董事4人、其他外部董事1人,董事会成员构成符合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关条件。

    (2)上市公司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解决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即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和回购公司自己的股份,甲公司可以按照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0%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奖励公司员工;在未经公司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核准的情况下,个人获授的股份总量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1%。

    (3)甲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首次授权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应控制在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以内。

    (4)甲公司实行股票激励计划时,股票期权授予价格应按照下列价格平均值确定: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数收盘价。

    (5)甲公司如果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应按以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逐项判断甲公司资料(1)至(5)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对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说明理由。

  3. 某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监管的企业中,包括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E公司、F公司、G公司和H公司,2014年下半年,这些公司发生的部分业务及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A公司持有A1公司43%的股份,是A1公司的第一大股东;X公司持有A1公司27%的股份;Y公司持有A1公司29%的股份;其他5个股东共持有A1公司1%的股份,A公司与X公司、Y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X公司与Y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对此,A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A公司能够对A1公司实时控制,应将A1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的范围;

    ②A公司对A1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2)B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并控制B1、B2、B3三个子公司,且仅有B1子公司为B公司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B公司无母公司,对此,B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B公司仅应将B1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②B公司对B2、B3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3)2014年7月25日,C公司支付银行存款8 000万元取得D公司70%的股份并能够对D公司实施控制。C公司于D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购买日,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3 000万元。对此,C公司做出了如下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

    ①C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8 000万元;

    ②C公司编制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确认少数股东权益3 900万元,增加合并留存收益1 100万元

    (4)E公司持有E1公司67%的股份,持有E2公司90%的股份,E公司对E1公司和E2公司都能实施控制。2014年8月18日,E1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5 000万元取得E2公司90%的股份,并能对E2公司实施控制。合并日,E1公司和E2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E1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95 000万元,其中,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000万元。

    E2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 000万元(其中,留存收益6 000万元,且公司无商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3 000万元。

    (5)2014年9月27日,F公司支付银行存款4 000万元合并G公司,合并后,G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不再存在,F公司于G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购买日,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600万元(G公司无商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 700万元。

    (6)H公司是H1公司的母公司。2014年10月,H1公司将其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H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该批产品的成本为70万元。假定:2014年年末H1公司仍未收回该项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并对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H公司将购入的该产品做为库存商品管理,该产品至2014年年末仍未出售,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H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H1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

    假定上述涉及的股份均为有表决权股份,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至(3),逐项支出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的判断及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4),计算E1公司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将E2公司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E1公司的部分,自E1公司的资本公积转入合并留存收益的金额。

    3.根据资料(5),计算购买日F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

    4.根据资料(6),分别计算或确认H公司编制2014年12月31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抵消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营业利润的金额,以及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4. 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对国有资产计提折旧,2014年7月,该单位总会计师听取有关人员关于近期工作的汇报,有关事项如下:

    (1)6月,甲单位因暴雨毁损设备一台,该设备账面原价810万元,已计提折旧180万元,财务处认为,设备毁损系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因此在通过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递交资产处置申请的同时,确认了资产损失。

    (2)6月,甲单位经批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批仪器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但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招标后只有两家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投标,因而出现废标,甲单位预计,如果继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仍然可能出现废标,资产管理处认为,该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废标后也只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不得采用其它替代采购方式。

    (3)6月,甲单位准备编制2015年度“一上”预算草案。资产管理处预计,A采购项目(项目资金已由中央财政以授权方式全额拨付)将在8月底全部执行完毕,因执行政府采购可节约项目资金10万元,财务处认为,这10万元资金属于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将其纳入2015年预算统筹使用。

    (4)6月,甲单位接收乙公司捐赠的一台价值为60万元的仪器设备,无需安装,未发生相关税费。财务处据此增加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各6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支出和其他收入(捐赠收入)各60万元。

    (5)甲单位审计处对本单位2014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财务处确认收入以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收入通知单为依据,未附相应的合同协议。审计处认为,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存在疏漏,无法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应进行整改。

    要求:

    根据国家部门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等相关规定,逐项判断甲单位(1)至(5)的处理或观点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观点分别说明理由。

  5. 甲公司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关注到甲公司2013年度下列有关金融工具业务及其会计处理事项:

    (1)2013年1月8日,甲公司购入A公司股票,不能对A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A公司股票具有活跃市场。甲公司根据公司管理意图和风险管理策略,将购入的A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投资。对此,甲公司将该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当年应收的现金股利均计入了所有者权益。

    (2)2013年10月14日,甲公司因急需周转资金,与某商业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保理合同。甲公司将应收S公司贷款3000万元转移给该商业银行,取得货币资金26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该商业银行到期无法从S公司收回全部贷款时,有权向甲公司追偿。对此,甲公司终止确认了对S公司的应收账款。

    (3)2013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持续上涨。甲公司考虑到公司现存股权投资的收益不佳,于2013年12月31日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将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客观证据判断所拥有的某长期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该长期应收款项系甲公司于2013年10月8日取得,收款期为18个月,且金额重大;取得该长期应收款项时,经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5%,2013年12月31日,与该长期应收款项特征类似的债权的年化市场利率为5.6%,对此,甲公司采用市场利率5.6%对该长期应收款项未来现金流量予以折现确定现值,并将该现值与2013年12月31日该长期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5)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后,判断其生产产品所需的某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上涨。对此,甲公司决定对预定3个月后需购入的该原材料采用卖出套期保值方式进行套期保值,并与有关方签订了正式协议。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至(4),逐项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5),判断甲公司采用的套期保值方式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6. 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为三家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经营同类业务,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甲公司总部在北京,乙公司总部在上海,丙公司总部在广州。甲公司财务状况和银行信用良好,对于银行贷款能够提供足额担保。

    (1)甲公司为扩大市场规模,于2013年1月着手筹备收购乙公司100%的股权,经双方协商同意,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经过评估,家公司价值为50亿元,乙公司价值为18亿元,预计并购后的整体公司价值为75亿元。从价值评估结果看,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能够产生良好的并购协同效应。

    经过一系列并购流程后,双方于2013年4月1日签署了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20亿元,在并购合同签署后5个月内支付完毕。甲公司因自由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10亿元。甲公司决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该并购资金,并于2013年8月5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0亿元,每份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1.2%,按年支付利息;3年后可按面值转股,转换价格16元/股;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

    2013年8月底前,甲公司全额支付了并购对价,并办理完毕全部并购交易相关手续。甲公司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为保证乙公司经营管理顺利过渡,留用乙公司原管理层的主要人员及业务骨干,并对其他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将本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乙公司;重点加强了财务一体化管理,向乙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

    (2)2014年1月,在成功并购乙公司的基础上,甲公司又着手筹备并购丙公司,2014年5月,双方经过多伦谈判后签署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15亿元。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6亿。

    甲公司就此次并购有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并购贷款;二是定向增发普通股。甲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就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尽量不稀释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二是融资需时最短,不影响并购项目的如期完成。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并购乙公司预计产生的并购收益。

    2.根据资料(1),如果2016年8月5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分别计算每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比率和转换价值(假定转换日甲公司股票市价为18元/每股)。

    3.根据资料(1),指出甲公司2013年对乙公司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并购后的整合。

    4.根据资料(2),分析甲公司在并购丙公司时应选择何种外部融资方式,并说明理由。

  7. 甲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下设A、B两个事业部,分别从事医疗化工、电子设备制造业务,2014年7月10日,集团公司召开上半年工作会议,就预算执行情况及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要点如下:

    (1)预算执行方面,集团公司财务部汇报了1至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集团公司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的预算指标分别为5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上半年实际营业收入200亿元、营业成本140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财务部认为,要完成全年预算指标,压力较大。

    (2)预算调整方面,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认为,努力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仍是本年度的主要任务;在落实任务过程中,既要强化预算的刚性,又要切合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

    (3)成本管控方面,A事业部本年度对X药品实施了目标成本管理。目前,A事业部X药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9万元/吨,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X药品平均销售价格为8.8万元/吨,A事业部要求X药品的成本利润率为10%。

    (4)项目投资方面,B事业部提出了一项投资计划,预计项目投资总额4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息税钱利润3500万元。集团公司财务部认为,考虑风险因素后,该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项目投资决策时对此应予考虑。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集团公司2014年1至6月份有关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2.根据资料(2),指出集团公司预算应坚持的原则。

    3.根据资料(3),依据目标成本发的基本原理,参照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计算A事业部X药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及单位成本降低目标。

    4.根据资料(4),计算B事业部拟投资项目的预计剩余收益,并据此判断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8. 乙公司系一家从事大型项目建设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某国有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所控制,因项目开发需要,公司设立了10多家全资的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近年来,因大型项目市场建设市场不景气,公司面临较高市场风险和较大融资压力,近3年的公司年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在80%左右。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应对各种风险,公司于2014年3月召开了有管理层、职能部门经理、主要项目公司经理参加的“公司融贷与财务政策”战略务虚会。部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公司应制定和实施内部融资战略,即从集团融入资金用于项目公司的项目开发。据了解,目前集团的货币资金余额经常保持在15亿元左右,这部分闲置资金完全可以通过“委托银行贷款”等方式用于项目公司。这既不影响集团的利益,也能减去公司的资金压力。

    (2)项目公司经理:公司应鼓励多元化项目融资战略。目前,项目公司设立所需资本全部由公司投入,建议以后新设项目公司时,应吸收外部合格投资者入股。这可以部分缓减公司的资金压力。

    (3)董事会秘书:公司融资应考虑股价表现,目前不宜进行配股融资。当前,公司资产总额100亿元,负债总额80亿元,股东权益总额20亿元,总股本4亿股;平均股价4.2元/股,近3个月来,公司股价没有太大波动。在市净率较低的情况下,若按4:1的比率配得1亿股(假定股东全部参与配售),且配股价格设定为3.8元/股,则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影响。

    (4)财务部经理:目前大多数项目公司的债务由公司提供担保,这将对公司管理财务风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应强化对担保业务的控制。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市场部经理的观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存在不当之处,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指出项目公司拟引入的外部合格投资者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3.根据资料(3),计算公司现时的市净率,并计算公司在实施配股计划情况下的配股除权价格。

    4. 根据资料(4),指出公司为项目公司提供担保时应采取的担保控制措施。

  9. 甲公司为一家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甲公司就此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工作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1)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组织领导。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对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日常运行,确定公司最大风险承受度,并对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指导。公司设置内部控制专职机构,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并经批准后组织落实。

    (3)工作安排。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梳理业务流程。公司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进行“对标”,认真梳理先行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对配套指引未涵盖的业务领域,不纳入本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控制规范体系的范围,不再进行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梳理。第二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识别和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活动。第三阶段,组织内部控制试运行。公司通过深入宣传和加强培训等手段,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工作。第四阶段,在内部控制正式运行的基础上,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4)控制重点。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和发展实际,在梳理业务流程和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拟重点对研发业务、资金活动和合同管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控制。一是规范研发项目审批流程,重大研发项目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二是严格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指定一人对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进行集中管理。三是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应与对方当事人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应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5)自我评价。公司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方案,报经理层批准后实施。

    (6)外部审计。公司拟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委托该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A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部门和审计部门相互独立,各自提供服务,人员不交叉混用。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1)至(6)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对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指出不当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