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的下列子公司中,不应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 )。
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时间性差异。甲公司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3‰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除上述各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为1997年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自发行A股起至2001年年末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金额为10500万元,其中2001年度为4500万元;自发行A股起至2001年年末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其中1999年度、2000年度和2001年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0万元、300万元、450万元(2001年度为调整前净利润);2001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
甲公司2002年3月10日对外披露的2001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情况的陈述如下:
“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经董事会决议,本公司从2001年起对固定资产按期末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但从2001年起改变了计提比例;从2001年起对无形资产按期末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对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从按成本与每股账面所有者权益孰低计提,改为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处理。”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后的2001年年初留存收益为270万元。
甲公司与上述披露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相关的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3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50万元;2001年度新增的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2001年度计提的折旧为187.5万元,其中当年增加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37.50万元。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22.50万元。假定2001年度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均计入产品制造费用,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完工,但是尚未对外销售。
(2)甲公司从1999年起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2001年应收款项年初、年末余额,以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资料如下:
(3)甲公司从1999年起,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按成本与每股账面所有者权益孰低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对乙公司投资,持有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0%。其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和可收回金额有关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4)甲公司2001年年初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750万元,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 2001年外购一项无形资产,实际入账价值为450万元。2001年度摊销的无形资产金额为 120万元,其中当年外购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45万元。2001年年末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885万元,其中当年外购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要求:
(1)分别说明甲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所陈述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错误的性质及理由,以及应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对上述各项,按照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说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重新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3)对甲公司上述不正确的会计处理,计算调整应增加或减少2001年年初留存收益的金额。
(4)分别计算甲公司上述各事项增加或减少2001年度净利润的金额(不考虑无形资产摊销;注明增加或减少)。
(5)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经上述调整后实现的净利润。
(6)计算甲公司2001年年末经上述调整后的留存收益金额。
(7)计算上述事项应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或贷方金额。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数控机床的生产与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除特别注明外,甲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甲公司每年3月1日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1)甲公司2004年1至11月份的利润表如下:
(2)甲公司12月份发生的与销售相关的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12月2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合同,采用预收方式向A公司销售A型号数控机床 10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6万元,成本为每台4万元。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货款702万元并存入银行。甲公司于2005年1月2日将200台型号数控机床发运,开出增值税发票。
②12月3日,甲公司向B公司销售X型号数控机床25台,销售价格为每台96万元,成本为每台75万元。甲公司于当日发货25台,同时收到B公司支付的部分货款2000万元。12月28日,甲公司因X型号数控机床的质量问题同意给予B公司每台6万元的销售折让。甲公司于12月28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B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③12月3日,甲公司与一家境外公司签订合同,向该境外公司销售2台大型数控机床,销售价格为每台900万美元。12月20日,甲公司发运该数控机床,并取得铁路发运单和海运单。至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收到该境外公司汇来的货款。假定该数控机床出口时免征增值税,也不退回增值税。
甲公司该数控机床的成本为每台6150万元。甲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2004年12月2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7元人民币,12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
④12月1日,甲公司与C公司签订一份大型数控机床的销售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甲公司向C公司销售大型数控机床,并负责安装,合同总价款为1000万元(含增值税税额);C公司在甲公司交付大型数控机床时支付合同价款的60%,其余价款在大型数控机床,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
甲公司于12月5日将该大型数控机床,运抵C公司,C公司于当日支付600万元货款。甲公司发出的大型数控机床的实际成本为600万元,预计安装费用为50万元。
大型数控机床的安装工作于12月10日开始,预计2005年1月10日完成安装。至12月31日已完成安装进度的60%,发生安装费用40万元,安装费用已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设置“安装成本”科目归集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全部成本费用。
⑤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其控股股东乙公司支付的资金使用费3600万元。
乙公司2004年平均占用甲公司资金60000万元,2004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
⑥12月10日,甲公司与租赁公司签订协议,将公司使用的一台大型生产设备,以15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租赁公司。甲公司设备原价为12960万元,当时预计的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已使用1年,累计折旧为1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620万元。 12月15日,甲公司又与租赁公司签订该批设备的回租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租用该设备,租赁期6年,每年支付租金3000万元,甲公司在租赁期满后拥有优先购买权。
12月20日,甲公司收到租赁公司支付的上述价款,并办理完毕该批运输设备的交接手续。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⑦12月31日,甲公司为E公司安装设备,采用已发生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百分比方法确认劳务收入。
该安装设备协议系当年11月25日签订,合同总价款为7200万元(不含增值税)。甲公司已于11月29日收到E公司预付的6000万元合同价款。安装工作于12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甲公司已发生安装费用3990万元,记入“劳务成本”科目;预计完成该设备安装尚需发生费用171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⑧12月1日,甲公司采用视同买断方式委托F公司代销新款Y型号数控机床10台,代销协议规定的销售价格为每台300万元。新款Y数控机床的成本为每台225万元。协议还规定,甲公司应收购F公司在销售新款Y型号数控机床时回收的旧款Y数控机床,每台旧款Y型号数控机床的收购价格为30万元。甲公司于12月3日将10台新款Y型号数控机床运抵F公司。
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F公司转来的代销清单,注明新款Y型号数控机床已销售5台。
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F公司交来的旧款Y型号数控机床2台,同时收到货款(已扣减旧款Y型号数控机床的收购价款)。假定不考虑收回旧款Y型号数控机床相关的税费。
⑨12月29日,甲公司销售X型号数控机床,价款82800万元,成本63000万元。已全部收存银行。
(3)除上述交易和事项外,甲公司12月份发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20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750万元,营业费用3750万元,管理费用12000万元,财务费用675万元,投资收益150万元,营业外收入750万元,营业外支出150万元。
(4)甲公司在12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
①2004年10月3日,甲公司接受现金捐赠1335万元。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335
贷:营业外收入 1335
②2004年12月6日,甲公司向H公司销售数控机床,价款为1800万元,成本为1560万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已经收到。同时甲公司又与H公司签订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在2005年1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回。租期为6个月,租金为60万元。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10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60
贷:库存商品 1560
③2004年12月1日,甲公司与J公司签订大型数控机床销售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J公司销售2台大型数控机床,销售价格为每台7500万元,成本为每台4200万元。同时甲公司又与J公司签订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在2005年6月1日以每台7725万元的价格购回该设备。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收到J公司货款17550万元,大型数控机床至12月31日尚未发出。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甲公司所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7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400
贷:库存商品 8400
④2004年6月20日,甲公司被K公司提起诉讼。K公司认为甲公司数控机床所使用的技术侵犯其专利权,请求法院判决甲公司停止该数控机床的生产与销售,并赔偿4000万元。
2004年12月3日,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向K公司赔偿500095元。甲公司不服,认为赔偿金额过大,于12月4日提出上诉。至2004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终审裁定。
甲公司代理律师认为最终裁定很可能赔偿3000万元。
甲公司对该事项未进行会计处理。
(5)2005年1月和2月份发生的涉及2004年度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1月10日,L公司就其2004年9月购入甲公司的1台大型数控机床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退货。经检验,这1台大型数控机床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同意L公司退货。甲公司于1月20日收到退回的这台大型数控机床,并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同日甲公司向L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该大型数控机床的销售价格为12000万元,成本为900095元。甲公司于1月25日向L公司支付退货款。
②1月23日,甲公司收到U公司的通知,U公司已经破产,U公司应付甲公司账款为10000万元,无法偿还。2004年12月31日之前U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根据U公司当时提供的资料,估计可得到60%的偿付。据此,甲公司于2004年12月31日对该应收U公司账款计提4000万元的坏账准备,并进行了相应的账务处理。
③1月27日,S公司起诉甲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赔偿S公司3000万元的经济损失。甲公司和S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2月1日,甲公司向S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该诉讼案系甲公司2004年9月销售给S公司的型号数控机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所引起的。S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4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S公司22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4年12月31日确认2250万元的预计负债。
(6)经税务机关核定,甲公司2004年全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000万元。
假定:甲公司分别每笔交易结转相应成本;分别每笔外币业务计算汇兑损益。
要求:
(1)
俊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杰公司)及库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克公司)2001年至2002年投资业务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1年11月1日,俊杰公司与库克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该股权转让协议规定:
①俊杰公司收购库克公司持有的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部分股份,所购股份占B公司股份总额的40%;收购价款为2250万元;②股权转让协议经双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③俊杰公司在股权划转手续办理完毕后支付收购价款。该股权转让协议签订时,库克公司持有B公司股份总额的80%;假定库克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没有股权投资差额,也未发生减值;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投资收益于每年年末或股权转让时确认。库克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48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3000万元,损益调整40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80万元。
(2)2001年12月1日,该股权转让协议分别经俊杰公司和库克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至俊杰公司200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前,俊杰公司尚未支付收购价款,股权划转手续尚在办理中。2001年12月1日,B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为4725万元。
(3)2001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450万元,其中B公司12月实现净利润75万元。除净利润外,B公司的股东权益未发生其他变动(下同)。
(4)2002年1月1日,B公司董事会提出200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该方案如下: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现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不分配现金股利。
(5)2002年4月1日,俊杰公司办理了相关的股权划转手续并以银行存款向库克公司支付了股权收购价款2250万元。假定俊杰公司对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按5年平均摊销。
(6)200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其中,1月至3月份实现净利润450万元。
(7)2002年12月31日,俊杰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000万元。
要求:
(1)确定俊杰公司收购B公司和库克公司转让B公司股权交易中的“股权转让日”。
(2)编制库克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股权转让日相关会计分录。
(3)编制俊杰公司股权转让日相关会计分录。
(4)编制2002年末俊杰公司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仁达公司专业生产电子产品,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4年度及以前,仁达公司采用的原会计政策为:年末应收账款采用按年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其他资产均不计提减值准备;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有关资料如下:
(1)仁达公司从2005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仁达公司董事会做了如下会计政策变更:
①将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
②对有关资产的期末计量方法作如下变更: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有迹象表明其可能发生减值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如果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仁达公司2004年12月31日对资产变更会计政策前的资产负债表(简表)有关数据如下:
(3)2004年末,存货总成本为10500万元,其中,完工电子产品的总成本为9000万元,库存原材料总成本为1500万元全部用于生产新型电子产品5000台。
完工电子产品共10000台,每台单位成本为0.97元,其中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占80%。2004年末,该企业销售合同确定的每台销售价格为1.13万元,其余电子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每台销售价格为0.7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电子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0.15万元。
库存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新型电子产品,均为未签订销售合同,市场每台销售价格为1.8万元,预计每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费用为1.2万元,估计销售每台新型电子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0.3万元。该库存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800万元,有关销售费用和税金总额为150万元。
(4)2004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75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系仁达公司2001年7月购入的对乙公司的股权投资。仁达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2004年当年发生严重亏损。预计销售净价为5700万元;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投资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5850万元。
(5)固定资产中有一项设备系2001年12月购入,其原价为1875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设备2004年末,预计销售净价为885万元;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投资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750万元。
(6)无形资产中有一项专利权已被新技术取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该专利技术2004年12月31日的摊余价值为1500万元,销售净价为84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00万元。
(7)除上述资产外,其他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假定:
①该企业上述各项资产价值在2005年1月1日至1月30日未发生增减变动;②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影响;③除上述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时间性差异。
要求:
(1)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以及确认减值准备后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2)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总额,计算递延税款年初余额(注明借贷方)和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3)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4)调整2005年仁达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数,并填入下表“调整后”栏内。
下列公司的股东均按所持股份行使表决权,W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有( )。
下列有关事项披露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该公司2004年发生或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均具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其200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有( )。
下列会计业务的处理,已构成会计差错的有( )。
某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05年3月30日,该公司2005年1月1日至3月30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需要对2004年会计报表进行调整的有( )。
甲公司的下列子公司中,不应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