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甲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为12000万元。甲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董事A、董事B和董事C同时为控股股东乙公司董事;董事D同时为丙公司董事;董事E同时为丁公司董事。2014年1月20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有包括董事A、董事B、董事C和董事D在内的7名董事。该次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1)鉴于2012年5月发行的3年期1200万元公司债券即将到期,计划于2014年10月再次发行5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2)2013年12月公司总经理张某因犯贪污罪被刑事拘留,董事A提议由王某接替总经理职务,并对变更总经理暂时不予公告。在会议就此事表决时,董事D、董事E明确表示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但该提议最终仍由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其他5名董事表决通过。(3)董事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吸收合并丁公司的决议。决议要点包括:①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30日内通知有关债权人,并于45日内在报纸上公告;②自公告之日起90日后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③丁公司原持有的10%的甲公司股份应当在1年内转让或者注销;④同意董事E辞职,但是其个人持有的甲公司股份必须在办理辞职手续后,方可转让。(4)董事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为乙公司向银行贷款300万元提供担保的事项。(5)董事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发行优先股的决议。决议要点包括:①本次发行筹资金额为6000万元;②公司应当以现金的形式向优先股股东支付股息,在完全支付约定的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③优先股持有人不得参与股东大会任何决议的表决。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并结合法律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计划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人民法院在担保债权人对重整计划草案有异议的情况下,批准重整计划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2. 在终止执行重整计划后,甲公司能否请求一般债权人返还已清偿的款项?并说明理由。

  3. 在重整期间,甲公司为向银行借款而以其所有的另外一栋楼房提供担保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4. 甲公司能否拒绝D为清偿自己的债权而拍卖抵押楼房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5. 2013年1月8日,A以甲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1月2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指定了管理人,并发出公告,要求甲公司的所有债权人在5月21日之前申报债权。在申报债权到期日前,A申报到期债权1000万元,其中:欠债800万元,破产申请受理前的利息200万元;B申报到期债权1000万元,该债权附有乙公司提供的连带责任保证;C申请债权50万元,该债权在一年后到期;D申报债权1200万元,该债权附有在甲公司一栋楼房上设定的抵押权。在6月1日召开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管理人和其他债权人认为:A的债权应当只计本金800万元,不计利息200万元;B的债权不应当申报,而应当由连带保证人承担;C的债权未到期,不能确认;D的债权有抵押担保,无需申报确认。 6月10日,甲公司的控股股东E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甲公司进行破产重整。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该重整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甲公司重整。随后,D要求拍卖抵押楼房以清偿自己的债权,被甲公司拒绝。重整期间,经甲公司申请,人民法院批准,甲公司在管理人监督下自行管理公司财产和营业事务。6月30日,甲公司为维持营业正常进行,以其所有的另一栋楼房设定抵押向银行借贷1000万元。10月10日,甲公司向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了重整计划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一般债权人的债权偿还60%,并且分两年支付;(2)公司股东将其拥有的50%的股份按照债权比例分配给一般债权人作为补偿;(3)抵押担保债权人的债权在两年后可以得到本金的全额支付;(4)自破产申请受理开始,所有债权停止计算利息。债权人会议对上述重整计划草案进行了分组表决。除担保债权人组外,各类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都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甲公司在与担保债权人组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申请人民法院批准了重整计划草案。 2014年5月,甲公司按照重整计划规定的30%的支付比例清偿第一笔债务之后,发现公司现金严重不足,重整计划无法继续执行。经管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宣告债务人破产。甲公司请求一般债权人返还已经支付的30%的清偿款。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6. 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管理人和其他债权人对A、B、C和D申报债权的异议足否成立?并分别说明理由。

  7. 丙聘任A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为B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8. 丙拒绝戊的清偿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9. 丙与合伙企业签订了买卖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10. 合伙协议中约定甲、乙、丁不执行事务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