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某日,甲开车出去游玩,途中看到路边女子乙向其招手。乙告诉甲自己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希望能带她一程。甲见乙颇有姿色,心生歹意,便满口答应。待乙上车之后,甲慌称要先去办点事,实际上却将车开到郊区非常偏僻的山脚下。甲见周围没有房屋,便开始对乙动手动脚,并要求与乙发生性关系。乙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非常艰难,只好假意应允,但告诉甲此处不够隐蔽,被人发现不好,要求到山上去,甲应允。待甲搀扶乙上山之后,乙发现半山腰有一个粪坑,大概有两米深,心生一计。乙让甲停下,指着粪坑旁边的一块平地说:“山上太陡了,就这块还平整,就这吧。”甲看情况确实如此,就答应了。甲在乙的催促下开始脱衣服,这时乙用尽全力撞向甲,将其撞到了粪坑里。之后乙又举起旁边的一块石头向甲砸去,然后逃离。甲被石头砸晕,并在粪坑中被淹死。请问以下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

  • A.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 B.甲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 C.乙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
  • D.乙的行为属于防卫不适时
试题出自试卷《2015国家司法考试卷二专家预测试卷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乙的行为构成(  )。

    • A.非法出借枪支罪
    • B.玩忽职守罪
    • C.丢失枪支不报罪
    • D.不成立犯罪
  2. 丙的行为构成(  )。

    • A.非法持有枪支罪
    • B.盗窃枪支罪
    • C.盗窃罪
    • D.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
  3. 丙在家是考验期内又犯罪,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并罚
    • B.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并罚
    • C.属于累犯,从重处罚
    • D.收监后不得再假释
  4. 王晓龙于1997年5月间先后向江某的水杯中三次投毒,投放的剂量分别为200mg、 200mg、300mg,这三次投毒之间的关系为(  )。

    • A.属同一个故意杀人行为的三个动作,在短期间连续实施,之间存在连续性,是《刑法》所说的连续犯
    • B.分别构成两个故意伤害罪和一个故意杀人罪,轻罪故意伤害罪为重罪故意杀人罪所吸收,是吸收犯
    • C.三者之间存在着牵连关系,是牵连犯
    • D.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属累犯
  5. 在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  )。

    • A.私藏枪支罪
    • B.非法持有枪支罪
    • C.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
    • D.非法储存枪支罪
  6. 王晓龙对陆某下毒时的主观态度可以认定为(  )。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 本案中,玉晓龙对江某先投毒后又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并协助治疗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哪些行为特征?(  )

    • A.犯罪未遂
    • B.犯罪中止
    • C.自首
    • D.立功
  8. 王晓龙向陆某、江某投毒的行为构成如下哪些罪名?(  )

    • A.故意伤害罪
    • B.故意杀人罪
    • C.投毒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
  9. 关于上级法院在审理王某上诉案件时的期限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审法院在收到王某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 B.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其他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答辩状
    • C.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当事人
    • D.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10. 王某若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多长时间内提出?(  )

    • A.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1年内提出
    • B.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 C.应当在判决书送达后1年内提出
    • D.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5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