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我们把海螺壳扣在耳朵上,可以听到像海潮一样的声音,其实这是(  )。

  • A.风吹进海螺壳的声音
  • B.颅内血液流动的声音
  • C.海螺运动发出的声音
  • D.外界的杂音
试题出自试卷《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卷(5)》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根据上述材料,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读完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想,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日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不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 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1)作者认为读万卷书的人很少,原因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这里的“空气”具体指什么?(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严格来说,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4.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5.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层境界是(  )。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  )批准。

    • A.学校
    • B.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
    •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7.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8. 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  )。

    • A.引咎辞职
    • B.受到党纪处罚
    • C.追究行政责任
    • D.追究刑事责任
  9.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

    • A.过错责任原则
    • B.无过错责任原则
    • C.严格责任原则
    • D.公平原则
  10.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