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李小海、黄晓军、张贝贝、陈东东四人同时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他们在一起预测彼此的名次。李小海说:“张贝贝第一名,我第三名。”黄晓军说:“我第一名,陈东东第四名。”张贝贝说:“陈东东第二名,我第三名。”陈东东没有表态。结果公布后,他们发现预测都只说对了一半。由以上可以推出,竞赛的正确名次是(  )。

  • A.陈东东第一,黄晓军第二,张贝贝第三,李小海第四
  • B.黄晓军第一,陈东东第二,李小海第三,张贝贝第四
  • C.李小海第一,张贝贝第二,黄晓军第三,陈东东第四
  • D.张贝贝第一,李小海第二,陈东东第三,黄晓军第四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内部押题卷(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博览群书总还是要的,读书人喜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仔细想想,在人身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真正读懂、读通、读化了的那几部书。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某镇男学生姚小明,上语文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与语文课老师顶撞,该老师把他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把他交给学校党支部书记处理,书记对姚小明进行了批评后,班主任又把他送回其爷爷家。次日和第三日,小明多次找学校要求返校上学,学校未同意小明返校上学,而是把小明向语文老师认错作为返校上课的前提条件。小明的家长向县教委反映问题,该校仍未让小明上学。小明将学校告上法庭。江夏区法院判决学校向小明书面赔礼道歉,立即让小明回校上学,并赔偿小明经济损失600元。本案受理费300元,其他诉讼费190元,原告负担200元,其余由被告承担。

    问题:

    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法院判决的合理性。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亮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

    (1)材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什么特点?

    (2)你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节选自迟子建《泥泞》)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2)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5. 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  )。

    • A.马里诺
    • B.贡哥拉
    • C.约翰?多恩
    • D.格里美尔斯豪森
  6.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  )。

    • A.学生是家族繁衍的工具
    • B.学生享有各种权利
    • C.学生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 D.学生是国家的财富
  7.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不包括(  )。

    • A.学校教育制度
    • B.学业证书制度
    • C.终身教育制度
    • D.义务教育制度
  8. 下面作品中属于中国民间童话的是(  )。

    • A.《睡美人》
    • B.《灰姑娘》
    • C.《叶限》
    • D.《阿拉丁与神灯》
  9. 每年1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  )。

    • A.万圣节
    • B.复活节
    • C.感恩节
    • D.劳工节
  1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  )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 A.法制教育
    • B.法治教育
    • C.道德教育
    • D.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