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  )颁布的。

  • A.1995年
  • B.1999年
  • C.2001年
  • D.2011年
试题出自试卷《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内部押题卷(6)》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

    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又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简述本文所阐述的故事,要求简洁明了生动。

    (2)如果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新授课的教学活动。

  2.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

    问题:

    (1)试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与算法。

    (2)如指导高、中年级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新授课的教学活动。

  3.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4.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学生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得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问题: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5. 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问题: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6. 简述确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7.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8.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  )。

    • A.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 B.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
    • C.具有均衡发展个体的功能
    • D.培养受教育者知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9.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的课程理论是(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学生课程
    • D.隐性课程
  10.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