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冲刺试卷(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制取氧气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l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在实验室里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但是在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如图2一15)。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一(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在实验(3)中,实验重复多次,每次只消耗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等都要使用催化剂。

    在实验室里还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除生成氧气外,同时还有一种叫氯化钾的物质生成。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也是催化剂。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

    【讨论】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舍反应有什么不同?

    要求:

    (1)试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价值分析。

    (5)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图。

  2.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 to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分子与原予”的教学片段实录。

    【演示实验1】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2】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8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少量浓氨水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2】__________.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 ml水与50 ml水混合;②50 ml酒精与50 ml酒精;③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得出结论3】___________。

    问题:

    (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与接受式教学相比,具有什么优缺点?

    (2)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由设计的实验方案,可以得出结论2是什么?从学生分组实验中

    可以得出结论3是什么?

    3)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哪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转变。这要求教师要不断通过教学研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化学教学研究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5.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所谓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载有信息的物体,或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具体指报纸、书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教学媒体是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越来越发挥巨大的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

  6.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内容编排特点包括(  )。

    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②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③突显三维教学目标

    ④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7.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 A.均衡性
    • B.综合性
    • C.选择性
    • D.平均性
  8.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 A.讨论谈话法
    • B.演示观察法
    • C.启发讲授法
    • D.实验探究法
  9. 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应针对学生所处的具体阶段制订适宜的目标。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为例,应如何安排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

    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变化

    ④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③②④
    • D.④①②③
  10.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