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据图中信息,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查看材料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
  •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4)》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内容。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资源枯竭是指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使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不敷人类资源需求的现象。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由于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产生过、也灭绝过许多物种,但这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损害。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目前,各种各样的污染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大气污染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讲授“城市交通运输”一课时的承转设计:

    【承转】请对照以下景观图(武汉市交通景观图与乡村交通景观图对比),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交通的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的大小和时间分配、交通管理等方面说出城市相比乡村交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教师放映“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请观察“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分析武汉市道路网有哪些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道路网形态类型、影响因素和规划原则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联系生活体验,①说出武汉市存在的最主要的交通问题。②目前,武汉市为缓解该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③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内容进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学习)

    问题:

    (1)该材料中教师设计的承转属于哪种类型,它有什么特点?(6分)

    (2)这种承转的优势是什么,在设计这类承转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0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21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

    材料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地向区外转移对区内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应以区外异地转移和区内就地转化两种途径并重,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

    (1)简述珠江水系的特征。(4分)

    (2)根据图中信息,从能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条件。(6分)

    (3)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内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6分)

  4.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了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自主学习课题,检验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以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拓展学习为例,课题:从鞍钢、宝钢、首钢谈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鞍钢、宝钢、首钢的区位图及北京城市规划局部图。

    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进行差异目标设计)、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自学提纲。学习目标:①查阅三大钢铁工业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状况;②查阅教师展示的图片,运用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出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当今工业的布局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③分析首钢目前位置和搬迁后位置有什么不同?新首钢迁址曹妃句,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打开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包括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学习方法。

    提交给教师,然后进行资料搜集和解决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提供讨论板,由教师设置论坛,学生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见解和疑难上传至论坛,将各自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内走动指导答疑,或在网上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

    给出要求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在网上及时批改。

    教师回到讲台,请学生代表将学习目标一一解答,然后将本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作小结,对有争议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最后教师适当补充,得出全面结论。

    问题:

    (1)分析材料中教师使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该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进行评价。(10分)

    (2)简述此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程序。(10分)

  6. 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注明二分二至日及近远日点,并说明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7. 这一天(  )。 查看材料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 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 查看材料

    • A.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 B.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 C.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 D.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9. 根据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完成第题。

    甲类作物是(  )。 查看材料

    • A.粮食作物
    • B.糖料作物
    • C.油料作物
    • D.蔬菜作物
  10. 根据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下列题。

    该地位于(  )。 查看材料

    • A.45°N,110°E
    • B.21°34′N,110°E
    • C.45°N,130°E 
    • D.21°34′N,13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