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  )的职业道德素养。

  • A.爱国守法
  • B.爱岗敬业
  • C.关爱学生
  • D.以身作则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一名女老师画了一个圆圈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她又画了一个同样的圆圈问一群小朋友:“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老师听得目瞪口呆。

    问题: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加以分析。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三个学生走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一位教师听见了,若有所思。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那只很脏的痰盂仍然挑战似的摆在教室的一角:为了这只没人倒的痰盂,张老师不知在班里讲过多少次,可是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张老师实在没辙了,她真想责令当天的值日生立刻去把痰盂倒掉,并狠狠地训斥他们一顿。但是,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张老师径直走上讲台,说道:“同学们,我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和大家一起把班级的环境卫生搞好。过去,我总是批评同学们嫌脏不愿倒痰盂,从今天起,由我来值日。”说完,张老师转身端起痰盂朝外走去。一连几天,张老师总是提前把痰盂刷洗干净。无声的行动,胜过有声的要求。从那以后,开始有人争着倒痰盂了。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也积极、认真地参加值日劳动,再也没有出现同学嫌脏的现象了。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角度,谈谈这位教师的行为与做法。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岁男童阳阳比较好动,常常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因此班主任李老师一直都不喜欢他。有一天,班里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阳阳与汪汪因为一部小汽车而争抢起来,阳阳将汪汪推倒在地,并将小汽车扔出了窗外。事后,李老师绑住阳阳的小手,将他放在教室里高高的柜子上,随即关上门离开教室。阳阳为了挣脱绳索,在扭动身体时不慎从柜子上掉下来,被摔成脑震荡,额头缝了三针。事后,阳阳的家长要求李老师承担全部责任,但李老师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她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利,对阳阳所造成的伤害仅仅是场意外事故,她只承担部分责任。

    问题: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你是否同意李老师的解释?有什么法律依据?

  5.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

    ①师范教育②人职培训③在职培训④自我教育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6. 我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速度增长。我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与国外高达80%的实施率相比差距很大。在我国专利申报总量只有I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有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 A.在具体政策上对科技成果评估活动重视不够
    • B.我国应该努力扩大对日益增长的专利技术的开发、实施
    • C.我国多数人还没有学会使用专利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
    • D.与企业相比,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更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7. (  )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 A.《尚书》
    • B.《春秋》
    • C.《甘石星经》
    • D.《太初历》
  8. (  )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

    • A.专业意识
    • B.专业知识
    • C.专业技能
    • D.专业能力
  9. 使少年儿童“一面翻书,一面狂笑”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杰作是(  )。

    • A.《堂吉诃德》
    • B.《小癫子》
    • C.《天路历程》
    • D.《一千零一夜》
  10.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 A.年龄差异
    • B.性格差异
    • C.个体差异
    • D.民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