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哆!”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哆!”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煳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煳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⑥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的人彷徨等待,依赖别人;有的人悠哉慢行,顺其自然;有的人自我激励,奋力奔跑……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会明白自己跑起来有多么重要。

    请以“让自己跑起来”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2. 下面这首诗是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请你给这首诗写出评语(不少于100字)。

    梦想在跑

    在小枕头的陪伴下,/我慢慢地进入梦乡。/这时候,/梦想便开始和我的灵魂散步。/梦想跑了起来,/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我也跟着跑了起来,/但怎么也追不上它。/梦想在前面一边笑,/一边加快了步伐。/渐渐地,渐渐地,/它跑出了我的视野,/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知道,/当我在追赶梦想,并超过它时,/现实的我梦想已成真。

  3. 试分析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艺术。(10分)

    海的女儿

    [丹麦]安徒生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

    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乌。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因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住在那底下的海王已经做了好多年的鳏夫,但是他有老母亲为他管理家务。她是一个聪

    明的女人,可是对于自己高贵的出身总是感到不可一世,因此她的尾巴上老戴着一打的牡蛎一一其余的显贵只能每人戴上半打。除此以外,她是值得大大的称赞的,特别是因为她非常爱那些小小的海公主——她的一些孙女。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过,跟其他的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5.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6. 试分析《蜗牛与黄鹂鸟》的童趣特征。(10分)

    蜗牛与黄鹂鸟

    作词:陈弘文作曲:林建昌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7. 水 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日:“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2)购无资

    (3)请之 (4)是何异于不金陵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3分)

  10.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