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试题出自试卷《四川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包括哪些?( )

    查看材料

    • A.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 B.凡事都听从别人的意见
    • C.有情绪的时候就尽量发泄出来,不用加以控制
    • D.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
    • E.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题: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个人都有些心事。于是,他们凑在一起聊天……冯: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可不是嘛!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18层地狱……冯: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和女同学打招呼,我都莫名地心跳加速,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根据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下列关于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

    查看材料

    • A.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
    • B.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
    • C.成人感显著增强
    • D.喜欢依附于别人
    • E.从关注心理的自我向关注生理的自我转变
  3. 阅读材料回答题: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起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再发现问题,不再主动回答问题了。

    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

    查看材料

    • A.不尊重学生
    • B.过于自信
    • C.对待学生质疑一棒喝退
    • D.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E.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4. 这位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

    查看材料

    • A.爱岗敬业
    • B.关爱学生
    • C.为人师表
    • D.教书育人
    • E.终身学习
  5. 为什么?( ) A.李老师的行为只是行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所以是正确的 B.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C.李老师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所以没有错 D.高某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李老师的工作没有关系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查看材料

  6. 阅读材料回答题: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莱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绘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巢的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的做法正确吗?( )

    查看材料

  7. 阅读材料回答题:有人说,“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不吸引人,内容空洞又脱离现实,觉得过于浪费时间,自己的道德素质自然会随着年龄而增长的。”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

    查看材料

  8. 为什么?( ) A.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 B.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道德主体内部运动的过程 C.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主体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D.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E.德育课程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

    查看材料

  9. 班主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此事?( ) A.应当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 B.帮助小明改正错误 C.告诉小明不应当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影响其他同学 D.忽视小明 E.直接开除小明

    查看材料

  10. 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 A.写给学生看 B.写给“这个人”C.体现一定的“教育性”D.实事求是 E.鼓励学生

    查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