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当突然发现洪水来临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就近迅速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的大树上等待救援
  • B.用手电筒、哨子、颜色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以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
  • C.遇见落水者,从正面接近落水者,以仰泳的方法将溺水者带到安全地带
  • D.遇见落水者并实施救助时,在流动的河水里,应该朝下游一点的方向游
试题出自试卷《2017年福建省应急管理培训综合考试题(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应急物资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 A.救生类应急物资
    • B.医疗类应急物资
    • C.安置保障物资
    • D.生活类应急物资
  2. 对于烧伤急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量洁净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 B.用干净、无粘性的布盖住伤口
    • C.直接在伤口上进行冰敷
    • D.刺破水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E.维护国家安全、公安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 A.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 B.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 C.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 D.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 E.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5. 在楼内发现发生火灾时,安全疏散主要有三个方向,向下可以跑到地面,向上可以爬到屋顶,还可以()。

    • A.躲到角落里
    • B.向外逃到阳台
    • C.钻到阁楼、大橱等处避难
    • D.向楼道处逃生
  6.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人员进行固定时,应()。

    • A.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
    • B.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
    • C.绑带系在骨折处,骨折两端应该分别固定至少两条固定带
    • D.暴露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7. 突发事件的共同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突发性
    • B.破坏性
    • C.目标广泛性
    • D.处置紧急性
  8. 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中,以下不属于秩序恢复重建的是()。

    • A.农业部门应组织农村劳动力抢救农田,恢复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
    • B.电力、交通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恢复灾区的电力、受损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
    • C.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 D.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灾区已有劳务基地的作用并因地制宜建立新的劳务基地,发展与生产自救相关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9. 关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求,不妥当的是()。

    • A.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应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 B.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在信息搜集与报送过程中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当偏差矫正后,行政机关应在后续信息发布过程中予以说明和解释
    • C.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发布真实、客观、全面、充分的信息,减少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感
    • D.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过程中,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坚持以公众知情需求为导向,向公众发布信息
  10. 社区群众应急培训的重点在()。

    • A.报警
    • B.疏散
    • C.自救与互救
    •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