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4~137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 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
  • 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
  • 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对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是因为(  )。

    • A.农民的人均收入年增长5.95%的目标不会轻易实现
    • B.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很大
    • C.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 D.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跌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8~140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9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状况是(  )。

    • A.增长势头良好
    • B.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 C.年均增长不平衡
    • D.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3. 从材料可以看出(  )。

    • A.农民的消费水平不高
    • B.农民的消费品购买力约占全国消费品购买力的1/3
    • C.农民的收入约占全国消费品购买力的1/3
    • D.农民的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4. 下列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的平均化
    • B.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担负着工作责任
    • C.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斥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 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5. 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文件是(  )。

    •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6. 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府应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 B.公共服务应该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 C.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起辅助作用
    • D.公共财政应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7. 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理由在于(  )。

    • A.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独立、平等、自卫、管辖等基本权利
    • B.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
    • C.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 D.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8. 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在于(  )。

    • A.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 B.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
    • C.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 D.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4~137题。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的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对于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 B.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
    • C.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已满足公共需求
    • D.中央财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
  10. 材料二中百货公司的行为属于(  )。

    • A.正当的促销交易行为
    • B.不正当竞争行为
    • C.降价排挤行为
    • D.不正当的有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