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公报显示,200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23%,未完成年初预定的下降4%左右的节能目标。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中国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这是中国单位GDP能耗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统计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在2003年和2004年增速高达15.3%和16.1%,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回落到10.6%,但依然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并将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省份,中央政府与各地政府和主要企业分别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在第三季度出现转折。上半年,单位GDP能耗还上升了0.8%,第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开始下降,最终拉动全年单位GDP能耗转为下降。据初步测算,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低于经济增长率1.4个百分点。

 2.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3日电,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每年节能4%,减排2%”,结果200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增加了三成。

 “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宏观调控可以解决;但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难以扭转的。”潘岳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绿叶》杂志创刊15周年纪念研讨会”上的话引起与会人士的共鸣。潘岳说,当前中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与经济的矛盾空前突出。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发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体现,过度消耗了资源与环境。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早已超越了专业层次,成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大问题。

 3.2006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能耗公报显示,作为西部小省区的宁夏,成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的“三冠王”。面对突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宁夏紧急向“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产业“亮剑”,力求破解“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困局。宁夏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国家公布的能耗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因为在“十一五”第一年,宁夏本来计划能耗要大幅降低,结果不仅没有降,反而是多项指标倒数第一。“其实能耗高的根源大家都知道,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要下这个决心却很难,因为这些能耗高产业都是宁夏的优势项目,而且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一些地方领导不愿意关停和限制。”该官员无奈地说。“用如此大的投入换取如此低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是不值得的。”宁夏社科院经济研究室主任李文庆一针见血地说,“通过能源的高消耗来拉动经济增长,让宁夏经济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宁夏GDP虽然年均增长10.9%,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却高达23.4%,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种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背后,其实是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的结果。

 不过长期关注宁夏产业结构的李文庆表示,这一结果早就应该在“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宁夏一直将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能耗过高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硬伤”。

 4.英国首都伦敦市市长于2006年11月14日宣布一项新计划,从2009年起,包括四轮驱动在内的高能耗、高污染车辆进入伦敦市中心将被征收25英镑的拥堵费,金额是目前的3倍多。

 根据这项计划,这些被征收高额拥堵费的车辆为每行驶1公里释放225克CO2的G类车。释放少量CO2的“绿色”车辆在2008年可免费进入伦敦市中心,其余车辆将照常交纳8英镑。伦敦人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气候变暖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些将被征收高额拥堵费的车辆大多是价格昂贵的车型,既然车主选择购买了这些高污染的车辆,他们理应承担高额拥堵费。伦敦市征收城市拥堵费的地区目前包括伦敦西区、西敏斯特、金融城和泰晤士河南岸部分地区,每年征收的1.1亿英镑主要用于城市交通。但2007年2月起征收拥堵费的区域扩大到切尔西、诺丁山和肯辛顿。

 5.经济大省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不到全国的万分之一,铁矿和铜矿基本依赖进口,95%的能源依靠外部调入。浙江2006年夏天电力最大缺口约400万千瓦,几乎是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的1/5。而浙扛省长吕祖善说,仅仅煤炭一项资源涨价,浙江一年就要多付200多亿元。因此,节能降耗成为浙江经济减轻能源压力的重要路径,到2010年浙江万元GDP能耗要比 2005年下降15%。浙江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省区,已将GDP能耗指标纳入干部考核综合指标。

 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能源管理之外,政府内部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加上一些公务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政府办公楼也是用电大户。据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2005年的一项调查,浙江省行政中心2004年的人均日用电量是杭州市民的9倍。浙江省行政中心为此采取了多项节能改造措施,包括全面采用节能灯,冬季实行集中供热,夏季使用中央空调时室外最高气温不得低于32℃,等等。行政中心采用节能灯后,每年可节约用电20万度,采用集中供热后,每年可节约0号柴油180吨。

 6.随着《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强制执行,凡是市场上销售的空调与冰箱产品,都必须在机体上面张贴统一样式的“中国能效标识”。走进家电卖场就能看到,大部分的空调和冰箱都张贴了能效标识,“节能省电”、“超低耗能”等宣传语在卖场内频现,一些品牌更是号称自己的产品“省电60%”,甚至宣称“冰箱使用15年后,可为消费者省下电费若干元,相当于省下一台大容积高档冰箱”。可以说,日益升高的温度,把家电行业的节能热推至了顶点。而节电、节能的功能也已成为销售人员说服消费者购买电器的“王牌”。

 “每个品牌都说自己的节能技术好,真不知道谁说得对。再说谁知道它到底能节省多少呢,而便宜的价格却是实实在在的。”刚从家电卖场出来的一位消费者,面对众口一词的“节能”宣传,感到了迷茫。可以说,正是市场上有一些所谓的节能产品其实并不节能,直接影响了市民的购买行为。一个例证是,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9月28日公布了对节能灯进行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76家企业生产的77种产品中,合格20种,抽样合格率仅为26%。

 7.中国希望在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中完成20%的降耗目标,这意味着平均每年至少要完成4%的任务。但2006年与既定目标拉开了距离,这将给未来四年的目标实现平添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要实现20%的节能降耗的目标,其中30%到40%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有60%至70%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实现。”在他看来,市场信号比政策更重要,“下一步中国价格信号需要调整,特别是能源资源价格信号的调整已变得十分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认同此观点:“中国能源稀缺程度未反映在价格上。价格的扭曲导致供需双方不能得到准确信号,进而导致消费误区。”目前,中国能源平均价格仅是发达国家的40%。由于能源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传递给人一个错误信号——能源可以随便用,造成了对能源的进一步浪费。

 8.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比近 70%。许多经济大省工业能耗占比甚至显著高于70%。2001年到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1%,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2.8%,全国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3%,工业部门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8%。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由2000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 66.58%上升到2004年占68.41%;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费由2000年占全国电力消费的64.7%上升到2004年占77%。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等4个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量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增长量的52.2%,电力消费增长量占工业部门全部电力消费增长的48.3%。各种主要高能耗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从“六五”到“九五”期间的8.6%提高到“十五”期间的13.1%,其中钢铁的年均增长速度从6%~7%上升到22.36%。主要高能耗产品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也都大幅度提高,从“六五”到“九五”期间平均0.89,提高到“十五”期间的1.38,其中钢铁的GDP弹性系数高达2.36,说明“十五”期间经济增长对高能耗产品的依赖程度较以前明显加强。

 9.“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节能不节能,一正一反、里外里就差了上亿元,多亏了咱们质量技监局节能服务队啊!”1月16日,被国家五部委确定的千家能耗大户之一的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有“科学计量 服务企业 节能降耗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根据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3.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公报显示,200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23%,未完成年初预定的下降4%左右的节能目标。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中国万元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这是中国单位GDP能耗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统计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在2003年和2004年增速高达15.3%和16.1%,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回落到10.6%,但依然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

     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并将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省份,中央政府与各地政府和主要企业分别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在第三季度出现转折。上半年,单位GDP能耗还上升了0.8%,第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开始下降,最终拉动全年单位GDP能耗转为下降。据初步测算,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低于经济增长率1.4个百分点。

     2.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3日电,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每年节能4%,减排2%”,结果2006年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群众环境投诉增加了三成。

     “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宏观调控可以解决;但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难以扭转的。”潘岳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绿叶》杂志创刊15周年纪念研讨会”上的话引起与会人士的共鸣。潘岳说,当前中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与经济的矛盾空前突出。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发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体现,过度消耗了资源与环境。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早已超越了专业层次,成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大问题。

     3.2006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能耗公报显示,作为西部小省区的宁夏,成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的“三冠王”。面对突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宁夏紧急向“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产业“亮剑”,力求破解“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困局。宁夏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国家公布的能耗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因为在“十一五”第一年,宁夏本来计划能耗要大幅降低,结果不仅没有降,反而是多项指标倒数第一。“其实能耗高的根源大家都知道,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要下这个决心却很难,因为这些能耗高产业都是宁夏的优势项目,而且都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一些地方领导不愿意关停和限制。”该官员无奈地说。“用如此大的投入换取如此低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是不值得的。”宁夏社科院经济研究室主任李文庆一针见血地说,“通过能源的高消耗来拉动经济增长,让宁夏经济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宁夏GDP虽然年均增长10.9%,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却高达23.4%,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种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背后,其实是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的结果。

     不过长期关注宁夏产业结构的李文庆表示,这一结果早就应该在“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宁夏一直将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能耗过高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硬伤”。

     4.英国首都伦敦市市长于2006年11月14日宣布一项新计划,从2009年起,包括四轮驱动在内的高能耗、高污染车辆进入伦敦市中心将被征收25英镑的拥堵费,金额是目前的3倍多。

     根据这项计划,这些被征收高额拥堵费的车辆为每行驶1公里释放225克CO2的G类车。释放少量CO2的“绿色”车辆在2008年可免费进入伦敦市中心,其余车辆将照常交纳8英镑。伦敦人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气候变暖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些将被征收高额拥堵费的车辆大多是价格昂贵的车型,既然车主选择购买了这些高污染的车辆,他们理应承担高额拥堵费。伦敦市征收城市拥堵费的地区目前包括伦敦西区、西敏斯特、金融城和泰晤士河南岸部分地区,每年征收的1.1亿英镑主要用于城市交通。但2007年2月起征收拥堵费的区域扩大到切尔西、诺丁山和肯辛顿。

     5.经济大省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不到全国的万分之一,铁矿和铜矿基本依赖进口,95%的能源依靠外部调入。浙江2006年夏天电力最大缺口约400万千瓦,几乎是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的1/5。而浙扛省长吕祖善说,仅仅煤炭一项资源涨价,浙江一年就要多付200多亿元。因此,节能降耗成为浙江经济减轻能源压力的重要路径,到2010年浙江万元GDP能耗要比 2005年下降15%。浙江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省区,已将GDP能耗指标纳入干部考核综合指标。

     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能源管理之外,政府内部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加上一些公务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政府办公楼也是用电大户。据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2005年的一项调查,浙江省行政中心2004年的人均日用电量是杭州市民的9倍。浙江省行政中心为此采取了多项节能改造措施,包括全面采用节能灯,冬季实行集中供热,夏季使用中央空调时室外最高气温不得低于32℃,等等。行政中心采用节能灯后,每年可节约用电20万度,采用集中供热后,每年可节约0号柴油180吨。

     6.随着《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强制执行,凡是市场上销售的空调与冰箱产品,都必须在机体上面张贴统一样式的“中国能效标识”。走进家电卖场就能看到,大部分的空调和冰箱都张贴了能效标识,“节能省电”、“超低耗能”等宣传语在卖场内频现,一些品牌更是号称自己的产品“省电60%”,甚至宣称“冰箱使用15年后,可为消费者省下电费若干元,相当于省下一台大容积高档冰箱”。可以说,日益升高的温度,把家电行业的节能热推至了顶点。而节电、节能的功能也已成为销售人员说服消费者购买电器的“王牌”。

     “每个品牌都说自己的节能技术好,真不知道谁说得对。再说谁知道它到底能节省多少呢,而便宜的价格却是实实在在的。”刚从家电卖场出来的一位消费者,面对众口一词的“节能”宣传,感到了迷茫。可以说,正是市场上有一些所谓的节能产品其实并不节能,直接影响了市民的购买行为。一个例证是,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9月28日公布了对节能灯进行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76家企业生产的77种产品中,合格20种,抽样合格率仅为26%。

     7.中国希望在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中完成20%的降耗目标,这意味着平均每年至少要完成4%的任务。但2006年与既定目标拉开了距离,这将给未来四年的目标实现平添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要实现20%的节能降耗的目标,其中30%到40%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有60%至70%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实现。”在他看来,市场信号比政策更重要,“下一步中国价格信号需要调整,特别是能源资源价格信号的调整已变得十分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认同此观点:“中国能源稀缺程度未反映在价格上。价格的扭曲导致供需双方不能得到准确信号,进而导致消费误区。”目前,中国能源平均价格仅是发达国家的40%。由于能源价格过于便宜,以致传递给人一个错误信号——能源可以随便用,造成了对能源的进一步浪费。

     8.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比近 70%。许多经济大省工业能耗占比甚至显著高于70%。2001年到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1%,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2.8%,全国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3%,工业部门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8%。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由2000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 66.58%上升到2004年占68.41%;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费由2000年占全国电力消费的64.7%上升到2004年占77%。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等4个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量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增长量的52.2%,电力消费增长量占工业部门全部电力消费增长的48.3%。各种主要高能耗产品的平均增长速度从“六五”到“九五”期间的8.6%提高到“十五”期间的13.1%,其中钢铁的年均增长速度从6%~7%上升到22.36%。主要高能耗产品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也都大幅度提高,从“六五”到“九五”期间平均0.89,提高到“十五”期间的1.38,其中钢铁的GDP弹性系数高达2.36,说明“十五”期间经济增长对高能耗产品的依赖程度较以前明显加强。

     9.“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节能不节能,一正一反、里外里就差了上亿元,多亏了咱们质量技监局节能服务队啊!”1月16日,被国家五部委确定的千家能耗大户之一的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有“科学计量 服务企业 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