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纸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纸!
【给定资料】
1.上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网络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继续优化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加快推进t三网融合,,鼓励三网业务相互进入,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引起了美国和全球的关注。在随后近两年的时间里,IBM整合全球资源,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理念,向各国推销其软硬件技术和咨询服务业务。获得了不少订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这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
2.201l年4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1(第二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特设“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专家A:我们看到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过去有高人说了,在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我们知道整个世界版图就是像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这样几个国家来分割的,主要以农业社会为主。到20世纪我们说是国家的世纪,我们看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国家诞生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作为世界的主导。有人预言21世纪应该是城市的世纪,国家边界会越来越淡,表现竞争力的好坏主要是城市这一块。所以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竞争主题。
专家B: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影响到我们的现在,影响到我们的未来,也影响到我们的梦想,甚至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成长。
如果是从城市信息化应用来看,我们城市开始现代化,以交通电器、能源为基础来看,我们城市其实越来越复杂,最好的技术都是在城市开始应用,我们看到数字城市,信息技术最早开始在城市得到适应,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为数字城市阶段,主要是我们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特征的背景。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作智能城市,有一个特征就是物联网构造城市新的基础设备。第三个,我觉得可以达到今天追求的更高境界,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该是人与物的智慧连接.形成良好的产业与生活环境。
专家C:为什么讲智慧城市而不是智能城市,我们理解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的因素。我们知道智慧是只有人才有的东西,你不能说我这个桌子有智慧,这也就是IBM开始提出“智慧地球”遭到很多人质疑的一个原因。物充其量只有智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讲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相互结合。我们更加突出物的智能化和制度安排的优化。如果我们搞信息化。或者搞信息城市建设,你原先的制度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流程的设计没有进行优化的话,你只是把原来糟糕的东西加以固化,那不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我们要更加突出全体参与,小众参与与大众参与相结合。最后一个,从强调物物互动到突出物物互动,人物互动、人人互动相结合。
3.有专家指出:“智能城市让城市更聪明。”可以说智慧是人类的独有资源,正因为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资源,才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是聪明的,聪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某物与人类智慧有着某种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
数字城市、信息城市是被动地接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请求,而“智慧城市”是主动地发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麓够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
“智慧城市”的门户网站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客户的网站浏览记录、办事规律等,或分析注册客户的信息(年龄、职业、收入情况等),主动地推送一些服务。
如果政府管理的物体(包括自然物、人工物)能够感知环境并自动做出相应动作,或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处理中心,我们说这样的城市是聪明的。例如,森林火灾探测器一旦探测到火情,就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指挥中心的警报。又如,安置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探头捕获儿童的人脸后,与走失儿童数据库中的儿童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如果符合,就自动提示警察前去看护,并通知走失儿童的家长。
“智慧城市”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慧城市”每天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发现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一些事情。例如,通过城市规划图与遥感现状图的比对。自动标出违法建筑,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有关资料。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近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9.7%。中国用了短短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到400年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人口涌人城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房价飞涨、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也在蔓延。
“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为我们化解城市化的难题指明了方向,这也是IT建设者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机会,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它构建了城市的数字网络“神经系统”,实现了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支撑着每一个有形城市。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热门技术的兴起,智慧城市概念炙手可热,一时间,全国有近百个城市或在建设智慧城市、或在谋划智慧城市蓝图,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及扬州等城市更是成为大多城市竞相效仿的对象。
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之上的,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技术的一种城市形态。同时,它与数字城市又是一脉相承,从数字城市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信息技术的泛在性,使之可与任何行业融合,以市民卡应用为例,创造了一个新的、以个人信息服务为特征,融合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类似这样的形态,可以在诸多领域深化拓展。再比如,以产品安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特征的食品安全体系,融合互联网的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造假的可能.这又会催生出新型的融合食品药品安全和信息技术的新型产业,如此等等。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新型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新型的智慧城市产业链,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种各样的新业态,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
依托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管理者可以实现城市治安、交通动态监控和资源利用,比如通过数字城管应用,对每一个城市部件都赋予“数字身份”,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及时、准确定位。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已毋庸置疑,但绝不是城市化发展的终点。从早前兴起的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信息城市到数字城市,这些城市建设概念前仆后继就证明了这一点,再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也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我们眼中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不会被埋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5.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当前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这些都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
世博会结束已经1年多了,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薛美根告诉记者,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世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保障了世博会期间交通顺利运行。上海“智能交通”建设将不断完善这一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海还将在完善道路交通采集发布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改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发布系统,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动态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交通保障协调和运行研判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一机制已经被延续下来,正在为上海交通管理提供评估和预测服务。
在世博会期间,公共停车换乘(P+R)系统为保障交通顺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共停车换乘系统既保证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又降低综合成本,尤其能为中心城区道路减负,降低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上海交通部门将通过推出更多的公共停车换乘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能。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吴介绍说,“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智能交通”通过改进地面公交调度和信息服务、出租车综合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换乘信息服务和交通枢纽综合信息服务等,能够帮助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把原来“盲目”出行转变成“有序出行”和“可靠”出行。
6.比如市民卡,通过融合个人身份证、交通卡、社保卡、银行卡等功能,集个人社会事务和城市公共服务于一体,让市民生活更便捷。在扬州,公共交通、水电费、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积金都可以刷卡办理,甚至吃肯德基、停车加油都可以刷市民卡消费。一张卡,解决了人口管理问题.解决了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市民的消费支付问题,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这些都是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再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仅可以及时预防公共设施的突发性事件,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高效。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还可以使城市处于最低成本运营状态。
7.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的宏伟发展计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年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Community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
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要求。
8.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取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0/0。
9.智能科技在爱尔兰自然环境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在爱尔兰戈尔韦湾(GalwayBay)的“智慧湾”项目(SmartBay)中,系统从装在数百个浮标的感应器内获取信息,并从渔民那里获取短信,以了解水面漂浮的危险物体。信息被利用到各个渠道,包括避免渔船失事、向戈尔韦湾管理员发送涨水警告,以及帮助渔民把捕获的鱼直接卖给餐厅,让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10.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人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等三大公共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更是以“连接”为主题,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让人们看到未来20-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展会上所亮相的“未来邮局”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邮局中不仅能够寄送信件,还能实现人与商品的智慧交流。
11.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式的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理税务事宜,还可以实现智能化地控制房间的能耗。未来市民看病不需亲赴医院,医生通过专门的医疗装置就可以了解病人的体温、脉搏等情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完成望闻问切。
12.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在上海,不少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宽带免费提速,部分用户网速一夜翻10倍。不少上海市民对宽带提速由衷赞叹。从2011年l1月17日清晨开始,不少市民一觉醒来后,惊讶地发现自家的宽带网速已由原来的2M、4M等,一下子跃升到l0M、20M,甚至30M。目前,全市100多万“城市光网”用户的升速仍在进行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然而,只要上过网的人,肯定都吃过网速慢的苦头,目前不少网民正在吃这苦头。看着上海市民的网速如此之快,不少网民只有羡慕的份。
2011年9月8日,上海电信发布“智慧城市宽带再提速计划”后,目前率先完成“光网家庭再提速”。通信业专家分析,上海电信此举将大大提升整个上海市家庭用户的平均网速,使上海继续领跑全国,为上海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光网”正在发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根据上海“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任务的要求。上海电信于2011年1月1日全面启动的“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计划,必将让上海的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和实惠的信息通信服务,从而迅速提升上海信息化竞争力,加快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为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借鉴和样板。
【作答要求】
一、概括“给定资料1-2”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给定资料”,以“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的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结合“资料7-11”给出的案例,谈谈对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哪些借鉴。(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300字。
根据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回答下面两题。(25分)
(1)根据“给定资料4-6”,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12分)
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00字。
(2)参考“给定资料”中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①用一句话对“智慧城市”作名词解释;②分析判断“现在的竞争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智慧城市的发展程度”;③分析判断“发展智慧城市只要借鉴上海发展的做法,将城市光网全面提速即可”。(13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00字。
谈谈你对“给定资料3”中画线句子“智能城市让城市更聪明”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纸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纸!
【给定资料】
1.上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网络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继续优化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加快推进t三网融合,,鼓励三网业务相互进入,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引起了美国和全球的关注。在随后近两年的时间里,IBM整合全球资源,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理念,向各国推销其软硬件技术和咨询服务业务。获得了不少订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这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
2.201l年4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1(第二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特设“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专家A:我们看到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过去有高人说了,在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我们知道整个世界版图就是像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这样几个国家来分割的,主要以农业社会为主。到20世纪我们说是国家的世纪,我们看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国家诞生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作为世界的主导。有人预言21世纪应该是城市的世纪,国家边界会越来越淡,表现竞争力的好坏主要是城市这一块。所以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竞争主题。
专家B: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影响到我们的现在,影响到我们的未来,也影响到我们的梦想,甚至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成长。
如果是从城市信息化应用来看,我们城市开始现代化,以交通电器、能源为基础来看,我们城市其实越来越复杂,最好的技术都是在城市开始应用,我们看到数字城市,信息技术最早开始在城市得到适应,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为数字城市阶段,主要是我们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特征的背景。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叫作智能城市,有一个特征就是物联网构造城市新的基础设备。第三个,我觉得可以达到今天追求的更高境界,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该是人与物的智慧连接.形成良好的产业与生活环境。
专家C:为什么讲智慧城市而不是智能城市,我们理解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的因素。我们知道智慧是只有人才有的东西,你不能说我这个桌子有智慧,这也就是IBM开始提出“智慧地球”遭到很多人质疑的一个原因。物充其量只有智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讲智慧城市。更加突出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相互结合。我们更加突出物的智能化和制度安排的优化。如果我们搞信息化。或者搞信息城市建设,你原先的制度安排,包括体制、机制、流程的设计没有进行优化的话,你只是把原来糟糕的东西加以固化,那不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我们要更加突出全体参与,小众参与与大众参与相结合。最后一个,从强调物物互动到突出物物互动,人物互动、人人互动相结合。
3.有专家指出:“智能城市让城市更聪明。”可以说智慧是人类的独有资源,正因为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资源,才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是聪明的,聪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某物与人类智慧有着某种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
数字城市、信息城市是被动地接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请求,而“智慧城市”是主动地发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麓够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
“智慧城市”的门户网站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客户的网站浏览记录、办事规律等,或分析注册客户的信息(年龄、职业、收入情况等),主动地推送一些服务。
如果政府管理的物体(包括自然物、人工物)能够感知环境并自动做出相应动作,或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处理中心,我们说这样的城市是聪明的。例如,森林火灾探测器一旦探测到火情,就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指挥中心的警报。又如,安置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探头捕获儿童的人脸后,与走失儿童数据库中的儿童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如果符合,就自动提示警察前去看护,并通知走失儿童的家长。
“智慧城市”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慧城市”每天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发现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一些事情。例如,通过城市规划图与遥感现状图的比对。自动标出违法建筑,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有关资料。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近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9.7%。中国用了短短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到400年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人口涌人城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房价飞涨、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也在蔓延。
“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为我们化解城市化的难题指明了方向,这也是IT建设者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机会,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它构建了城市的数字网络“神经系统”,实现了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支撑着每一个有形城市。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热门技术的兴起,智慧城市概念炙手可热,一时间,全国有近百个城市或在建设智慧城市、或在谋划智慧城市蓝图,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及扬州等城市更是成为大多城市竞相效仿的对象。
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之上的,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技术的一种城市形态。同时,它与数字城市又是一脉相承,从数字城市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信息技术的泛在性,使之可与任何行业融合,以市民卡应用为例,创造了一个新的、以个人信息服务为特征,融合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类似这样的形态,可以在诸多领域深化拓展。再比如,以产品安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特征的食品安全体系,融合互联网的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造假的可能.这又会催生出新型的融合食品药品安全和信息技术的新型产业,如此等等。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新型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新型的智慧城市产业链,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种各样的新业态,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
依托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管理者可以实现城市治安、交通动态监控和资源利用,比如通过数字城管应用,对每一个城市部件都赋予“数字身份”,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及时、准确定位。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已毋庸置疑,但绝不是城市化发展的终点。从早前兴起的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信息城市到数字城市,这些城市建设概念前仆后继就证明了这一点,再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也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我们眼中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不会被埋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5.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当前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这些都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
世博会结束已经1年多了,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薛美根告诉记者,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世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保障了世博会期间交通顺利运行。上海“智能交通”建设将不断完善这一平台,实现与闵行、虹桥等区域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海还将在完善道路交通采集发布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改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完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发布系统,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动态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交通保障协调和运行研判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一机制已经被延续下来,正在为上海交通管理提供评估和预测服务。
在世博会期间,公共停车换乘(P+R)系统为保障交通顺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公共停车换乘系统既保证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又降低综合成本,尤其能为中心城区道路减负,降低尾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上海交通部门将通过推出更多的公共停车换乘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能。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吴介绍说,“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智能交通”通过改进地面公交调度和信息服务、出租车综合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换乘信息服务和交通枢纽综合信息服务等,能够帮助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把原来“盲目”出行转变成“有序出行”和“可靠”出行。
6.比如市民卡,通过融合个人身份证、交通卡、社保卡、银行卡等功能,集个人社会事务和城市公共服务于一体,让市民生活更便捷。在扬州,公共交通、水电费、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积金都可以刷卡办理,甚至吃肯德基、停车加油都可以刷市民卡消费。一张卡,解决了人口管理问题.解决了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市民的消费支付问题,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这些都是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再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不仅可以及时预防公共设施的突发性事件,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高效。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还可以使城市处于最低成本运营状态。
7.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的宏伟发展计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年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Community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
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要求。
8.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取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0/0。
9.智能科技在爱尔兰自然环境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在爱尔兰戈尔韦湾(GalwayBay)的“智慧湾”项目(SmartBay)中,系统从装在数百个浮标的感应器内获取信息,并从渔民那里获取短信,以了解水面漂浮的危险物体。信息被利用到各个渠道,包括避免渔船失事、向戈尔韦湾管理员发送涨水警告,以及帮助渔民把捕获的鱼直接卖给餐厅,让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10.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人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等三大公共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更是以“连接”为主题,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让人们看到未来20-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展会上所亮相的“未来邮局”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邮局中不仅能够寄送信件,还能实现人与商品的智慧交流。
11.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式的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理税务事宜,还可以实现智能化地控制房间的能耗。未来市民看病不需亲赴医院,医生通过专门的医疗装置就可以了解病人的体温、脉搏等情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完成望闻问切。
12.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在上海,不少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宽带免费提速,部分用户网速一夜翻10倍。不少上海市民对宽带提速由衷赞叹。从2011年l1月17日清晨开始,不少市民一觉醒来后,惊讶地发现自家的宽带网速已由原来的2M、4M等,一下子跃升到l0M、20M,甚至30M。目前,全市100多万“城市光网”用户的升速仍在进行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然而,只要上过网的人,肯定都吃过网速慢的苦头,目前不少网民正在吃这苦头。看着上海市民的网速如此之快,不少网民只有羡慕的份。
2011年9月8日,上海电信发布“智慧城市宽带再提速计划”后,目前率先完成“光网家庭再提速”。通信业专家分析,上海电信此举将大大提升整个上海市家庭用户的平均网速,使上海继续领跑全国,为上海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光网”正在发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根据上海“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任务的要求。上海电信于2011年1月1日全面启动的“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计划,必将让上海的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和实惠的信息通信服务,从而迅速提升上海信息化竞争力,加快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为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借鉴和样板。
【作答要求】
一、概括“给定资料1-2”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