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不久前,北京市建委首次公布46户骗购经济适用房的黑名单,因为存在虚报个人申请资料、伪造相关证件、虚报补贴面积、家庭年度收入等行为,罗某、谢某,王某等46户家庭被取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
这件事在房地产界引起强烈的关注,众多相关网站和媒体针对这个骗购事件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的行为究竟是欺骗了开发商还是欺骗了政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不少人也由这宗骗购经济适用房的事件,联想到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种种骗购行为,指出跟个人骗购相比,不法开发商的骗购行为更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大敌,他们骗购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极为巨大的损失。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房地产业中的骗购事件进行思考。近几年来,传出了不少跟骗购事件有密切关联的消息,在这些消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不法开发商是最常见的骗购主体,而运用“骗购房+虚假按揭”的模式是最为常见的骗购模式,比如“森豪公寓骗购事件”就是采用这样模式运作的极富知名度的骗购事件。
据业界专家说,“虚假按揭”是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也是不少开发商里常见的“融资行为”,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而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利息,倘若楼市行情较好,那么开发商可以通过多种运作手段把这些房子销售给真正的购房者,但假如资金链断裂过快或者楼市行情不好,那么就会出现断供现象,这样银行就成为了开发商所骗购的那批房子的:“房东”,承担着巨大的损失风险。因为楼市行情大牛数年,所以不少使用了虚假按揭手段骗购的开发商得以全身而退,但还是有一些开发商不幸成为了牺牲品。
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所露出的社会信用缺失的冰山一角。
2.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机制,具体作用于一国的市场规范,它旨在建立一个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即从以原始支付手段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这种机制会建立一种新的市场规则,使社会资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扩大一国的市场规模。
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行业信用建设稳步推进。有关部门依托管理职能,归集了大量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探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商务部出台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形成了包含142万家企业的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录1 232万户,日均查询量72万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录自然人586亿人,其中有贷款或信用卡记录的8 572万人。工商总局归集了7 794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和4 758万户注销企业的基本信息;建立了2 844万条的负面信用信息库和2 671万条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负面信息库。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探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进出口企业和纳税人划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监控措施。质检总局归集了23 675家企业信息,建立了“红黑名单”制度。银监会建立了19家银行5 000万元以上大客户42万户的信用信息库,包括不良贷款企业2 681户。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五年方案》,重点开展了外汇违法信息披露和诚信宣传工作。
地方政府行动积极,进展明显。多数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推进机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建设了多来源、跨领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重庆、湖南等省市建立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制定了信用法规和标准。许多省市制定了信用信息的征集、发布、使用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各地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在政府采购、招标、公务员录用的过程中要求提供信用评估报告,积极促进信用服务市场的发育。四是推进跨地区信息共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开展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信用长三角”,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
商会协会和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底,全国整规办会同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商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帮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协会信用数据库,促进行业自律。目前已有44个全国性协会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试点,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诚信宣传教育有声有色,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自2005年开始,全国整规办会同中宣部等部门连续3年在每年的9月份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守信光荣、处处受益,失信可耻、处处受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广泛共识。
信用服务行业步入发展期,正在成为新型的服务业。我国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增加到100家左右,信用担保机构等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数量更多。信用服务需求日渐增加,信用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围绕信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国务院正式颁布。不少地方政府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开展了信用立法、数据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信用信息的内容,归集的渠道和时限,公开的范围和方式等作出规定,统一信用信息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法,为信用体系的运转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
通过几年的建设,信用的约束机制已逐渐显现,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商业欺诈、假冒伪劣、恶意骗贷、偷逃骗税等违法失信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4.2006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了“诚信兴商”高层论坛,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论坛上透露,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姜增伟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到目前为止,已经录入了600多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企业信用登记标准明确了市场监管中相应的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登记系统,覆盖了4.88亿名自然人的信用记录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海关总署对在册的30多万家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公安部正在建设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等八大基础性、共享性信息资源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面建设“金税”三期工程,以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监控。财政部依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诚信档案系统。司法部正在建立律师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此外,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以不同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初步建成的我国信用监管体系,对于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工作基础。同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积极推进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这项工作经杭州、济南等城市试点后,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国家发改委也在北京、天津、黑龙江、安徽、湖北五省市开展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试点,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改善投资和信用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国27个省区市建立了有领导、有组织的推进机制,北京市、天津市等都建立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5.我国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法规建设进程迟缓,目前的草案尚不成熟。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运营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法规支撑。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深圳出台过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地方法规,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是全国征信体系模式的选择众口不一。在全国征信体系构建方面,有人认为,征信体系建设应当自上而下开展,除上海之外不再搞其他试点,主要依托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建立全国数据中心;但也有人认为,全国统一建设起步慢、立法时间长,数据更新效率低,协调管理有难度,应当在条件好的中心城市扩大试点,然后横向联合、互联互通、上下结合。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了本地区征信试点或法规起草、征信机构筹建等实质性工作,对宣传引导企业和公民诚信观念、整治市场秩序、树立本地区诚信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表明并未出现财政资金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大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因此,地方积极性不应受到抑制。
三是商业银行组建征信机构设想欠妥。根据国际经验,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应当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个人自愿的原则。上海试点表明
“给定资料7~12”中信息的共同点就是都指向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发挥,请你对此加以评析。
要求:见解深刻,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请以“信用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2)对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的某些问题与不足,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3)总字数1 000~1 200字。
“给定资料5,11”中都涉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模式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自上而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平台,另一种观点主张在中心城市布点,再连接成全国统一的平台。请对此加以评析。
要求:简明、深刻、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讨500字。
请以“从社会信用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 000字。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不久前,北京市建委首次公布46户骗购经济适用房的黑名单,因为存在虚报个人申请资料、伪造相关证件、虚报补贴面积、家庭年度收入等行为,罗某、谢某,王某等46户家庭被取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
这件事在房地产界引起强烈的关注,众多相关网站和媒体针对这个骗购事件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的行为究竟是欺骗了开发商还是欺骗了政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不少人也由这宗骗购经济适用房的事件,联想到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种种骗购行为,指出跟个人骗购相比,不法开发商的骗购行为更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大敌,他们骗购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极为巨大的损失。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房地产业中的骗购事件进行思考。近几年来,传出了不少跟骗购事件有密切关联的消息,在这些消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不法开发商是最常见的骗购主体,而运用“骗购房+虚假按揭”的模式是最为常见的骗购模式,比如“森豪公寓骗购事件”就是采用这样模式运作的极富知名度的骗购事件。
据业界专家说,“虚假按揭”是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也是不少开发商里常见的“融资行为”,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而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利息,倘若楼市行情较好,那么开发商可以通过多种运作手段把这些房子销售给真正的购房者,但假如资金链断裂过快或者楼市行情不好,那么就会出现断供现象,这样银行就成为了开发商所骗购的那批房子的:“房东”,承担着巨大的损失风险。因为楼市行情大牛数年,所以不少使用了虚假按揭手段骗购的开发商得以全身而退,但还是有一些开发商不幸成为了牺牲品。
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所露出的社会信用缺失的冰山一角。
2.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机制,具体作用于一国的市场规范,它旨在建立一个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即从以原始支付手段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这种机制会建立一种新的市场规则,使社会资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扩大一国的市场规模。
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行业信用建设稳步推进。有关部门依托管理职能,归集了大量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探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商务部出台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形成了包含142万家企业的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录1 232万户,日均查询量72万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共收录自然人586亿人,其中有贷款或信用卡记录的8 572万人。工商总局归集了7 794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和4 758万户注销企业的基本信息;建立了2 844万条的负面信用信息库和2 671万条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负面信息库。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探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进出口企业和纳税人划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监控措施。质检总局归集了23 675家企业信息,建立了“红黑名单”制度。银监会建立了19家银行5 000万元以上大客户42万户的信用信息库,包括不良贷款企业2 681户。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五年方案》,重点开展了外汇违法信息披露和诚信宣传工作。
地方政府行动积极,进展明显。多数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推进机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建设了多来源、跨领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重庆、湖南等省市建立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制定了信用法规和标准。许多省市制定了信用信息的征集、发布、使用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各地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在政府采购、招标、公务员录用的过程中要求提供信用评估报告,积极促进信用服务市场的发育。四是推进跨地区信息共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开展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信用长三角”,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
商会协会和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底,全国整规办会同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商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帮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协会信用数据库,促进行业自律。目前已有44个全国性协会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试点,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诚信宣传教育有声有色,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自2005年开始,全国整规办会同中宣部等部门连续3年在每年的9月份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守信光荣、处处受益,失信可耻、处处受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广泛共识。
信用服务行业步入发展期,正在成为新型的服务业。我国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增加到100家左右,信用担保机构等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数量更多。信用服务需求日渐增加,信用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围绕信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国务院正式颁布。不少地方政府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开展了信用立法、数据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信用信息的内容,归集的渠道和时限,公开的范围和方式等作出规定,统一信用信息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法,为信用体系的运转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
通过几年的建设,信用的约束机制已逐渐显现,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商业欺诈、假冒伪劣、恶意骗贷、偷逃骗税等违法失信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4.2006年9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了“诚信兴商”高层论坛,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论坛上透露,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姜增伟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到目前为止,已经录入了600多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企业信用登记标准明确了市场监管中相应的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登记系统,覆盖了4.88亿名自然人的信用记录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海关总署对在册的30多万家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公安部正在建设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等八大基础性、共享性信息资源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面建设“金税”三期工程,以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监控。财政部依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诚信档案系统。司法部正在建立律师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此外,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以不同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初步建成的我国信用监管体系,对于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工作基础。同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积极推进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这项工作经杭州、济南等城市试点后,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国家发改委也在北京、天津、黑龙江、安徽、湖北五省市开展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试点,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改善投资和信用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国27个省区市建立了有领导、有组织的推进机制,北京市、天津市等都建立了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5.我国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法规建设进程迟缓,目前的草案尚不成熟。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运营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法规支撑。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深圳出台过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地方法规,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是全国征信体系模式的选择众口不一。在全国征信体系构建方面,有人认为,征信体系建设应当自上而下开展,除上海之外不再搞其他试点,主要依托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建立全国数据中心;但也有人认为,全国统一建设起步慢、立法时间长,数据更新效率低,协调管理有难度,应当在条件好的中心城市扩大试点,然后横向联合、互联互通、上下结合。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了本地区征信试点或法规起草、征信机构筹建等实质性工作,对宣传引导企业和公民诚信观念、整治市场秩序、树立本地区诚信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表明并未出现财政资金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大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因此,地方积极性不应受到抑制。
三是商业银行组建征信机构设想欠妥。根据国际经验,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应当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个人自愿的原则。上海试点表明
请根据“给定资料7~12”,提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
要求:简明有效,针对性强,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