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00字以内。
仔细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述深刻。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1.8月27日记者在一些城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用工招聘会现场发现:美体设计师、成功学推广讲师、市场品牌策划推广等“新工种”备受毕业生青睐。
在某些信息公司的招聘台前,很多毕业生前来咨询。某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刘玉平在“成功学推广讲师用人信息表”上填写了自己的求职意向。他说,自己学的计算机专业竞争比较激烈,现在很想挑战一下这个新工种,也许能有所作为。该信息公司人事经理梁俊利向记者介绍说,100来张用人信息表已经填满了,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应聘。
业内人士提醒:一些企业打出了热门行业、新鲜岗位的旗号,向求职者展示了行业大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前来竞争。但当你进来后却发现,很可能对方是有条件的:比如进来后先要参加“培训”。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三四千元的培训费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个别企业还会假借“培训不合格”等条件辞掉你,所以毕业生求职时一定要谨防掉入“假招聘真培训”的陷阱。
2.小刘是一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几个月前已经修完学业等待毕业的他,想利用空闲时间找个工作以提前适应社会。一个偶然机会,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条广告:急聘录入员,录入:自备电脑,打印存盘即可,20~60元/千字。文稿整理员;4万~10万字/份,20元/千字。他按照广告上标明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公司。原以为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没想到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想象。这家自称是浙江××信息咨询中心的公司并非是直接的用人单位,而只是一家职介公司。
那里的工作人员极力向小张推荐交友和伴游的工作,并承诺有丰厚的回报。但无论找什么工作,都要预先交纳信息服务费。信息费多少因工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想找录入、抄写等工作需交纳300元。如果想找交友、伴游等高薪工作则要交纳500元,。只想找一份录入的工作的小张,在接话员的说服下最终交纳了300元信息费,并签了一份让他原以为可以放心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大体意思是:乙方自愿向甲方浙江××咨询中心交纳信息费300元,合作期限为12个月。在合作期限内,甲方必须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真实信息。合作期限内甲方的服务未能使乙方挣到钱,无论任何原因,协议期满信息费全额退还。
浙江××信息咨询中心给小张介绍工作的方式是,给小张一个手里有录入工作的人的电话,由小张自己来联系,小张与那人联系了几次,被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有见到那人的面。随后,××咨询中心又给小张提供了几个客户的电话,都由于客户的原因,没能成功。一个多月过去了,一份工作也没有找到。气愤的小张打算让××咨询中心退还信息费,解除协议。这时才发现该信息咨询中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在专项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执法检查活动中,执法人员频频遭遇“人走楼空”的尴尬。执法人员发现,非法职业中介和非法招工的诈骗行为又有新变化:一家公司被查处后,赶紧给另外几家通风报信,使得执法人员一再扑空。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环市中路恒×大厦11楼1113房恒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执法时发现,该职业中介虽然工商执照等各种证件齐全,但干的分明是违法勾当;文件夹里夹着的全是报纸,摆在一边的电脑原来只是个空壳,收据上盖的是其他公司的印章……看到执法人员进场,非法中介的“老运动员”们并不慌张,纷纷以“昨日刚进公司”和“只是清洁工人”为名对业务一问三不知。记者在桌面上看到了六七叠、几百份求职者资料和两张4月27日开出的收费单据,均是以“广东恒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名,分别收取了“服装管理费”360元和200元。执法人员要求其出示委托招工书,其中的负责人回答不知道。
据执法人员介绍,非法职业中介已经出现了“联盟”行动。为了逃避打击,非法职介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一是几家公司互相勾结,联合诈骗,当你到甲公司应聘被骗了钱后,该“公司”给你开一张介绍信,让你到乙公司上班,乙公司如果骗不到你的钱,又会说你不符合要求,要你再回甲公司。这时,甲公司又将你介绍到丙公司,又以别的名目再骗你一次钱,一旦被识破诈骗伎俩要求退钱时,他们就互相推诿。二是除了在大街小巷贴广告之外,一些非法中介明目张胆地在报刊上发布广告。三是本地招工,异地违法的手法。比如招工者在广州招工,说是工地直招,招工时除了扣押身份证之外,不收任何费用,但是招到之后,就以几百元一个把这些“应聘者”转卖到东莞,惠州等珠三角的建筑工地。
此外,非法职介行骗名目也增多了,以前大多是收取中介费或服装费,现在有报名费、服务费、会员费、体检费、保险费、抵押金、劳动协议保障金等十多种之多。
4.今年23岁的胡晓波,2005年毕业于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和公务员资格证等多个证件。2006年1月份,小胡在网上看到了浙江省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招人,因为专业对口,就联合同班几位同学给这家公司投了简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邀请,小胡和其他六名同学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当时公司口头告诉他们试用期2个月。因为这个公司很大,想留在这里的小胡和其他6名同学尽管没有签任何协议还是答应先干了,盼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争取这个职位。试用期的待遇很低,跟正式员工没法比。而试用期的工作内容也和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小胡说,试用期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谁做都可以的,但又是些必须得有人做的工作。当时感觉就是临时性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小胡非常勤奋地完成公司布置给他的工作,两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到了,该到转正的时候了。但两个月后也没人提这事,小胡去向公司领导询问,领导说对他两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满意,还要进行全面考察,小胡认为公司可能是真想留下他,于是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公司提出的再试用两个月的要求。很快又试用了两个多月,公司领导找到小胡,说没有名额,要小胡他们再等一等。
与小胡同时进入公司的六名同学也都在被延长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而在此期间公司也投有和他们签订任何协议与合同。
5.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李找丁作时遇到这样一件“怪事”:等了半个月终于接到一家合资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结束后恰巧碰到在这家公司管理层任职的学长,学长向其透露,公司今年其实并没有招人的打算。近来,类似虚假招聘时有耳闻。
既然单位没有招才纳贤的打算,为何还要劳神劳力组织招聘、面试?某企业人事经理透露,虚假招聘单位并非无利可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薪酬、岗位性质等原因,人员流动很大,为了保证动行稳定,公司就通过连续面试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库。但公司即使对某位应聘者“中意”也不会马上招进来,等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内寻找人选;二是有些企业的一些岗位因为长期没有招聘,人力资源经理不了解薪酬信息,就通过大量的面试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三是一些大公司长期把招聘广告挂在网站,不时到高校进行宜讲,实际是为“造势”,在毕业生中起到广告效应;此外,个别小公司为获取组织单位承诺的“返利”,参加非正规的大型招聘会,“任务”就是空收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或者干脆席位空留。
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也察觉到了这一不正常现象。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遭遇,请来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做就业技巧辅导,加强学生在求职中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假招聘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打算在校园网上向学生公布企业“诚信黑名单”。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祁明还认为,要想让假招聘绝迹,根本之策是健全法律法规,并制定执行可操作的政策。同时有关机构要加强管理,彻底“根除”虚假招聘现象。
6.北京现在的房地产公司没有几家正规的,凡是说去参加什么培训的都是骗子,北京房产局声明过:除了房地产经纪人需要持经纪人证上岗以外,其他人员没有要求,凡是以各种培训为名义的均属于非法。一般行骗方式:首先面试,并用高薪和福利诱惑,一般肯定会通过(有的还有所谓复试),之后告诉你要去某处进行为期几天的上岗培训,要取得所谓证书,然后会和你说明培训费用(一般300元以上下)单位不收,直接交给培训机构,考试合格回来录用并报销费用。之后会给你一封所谓的推荐信让你尽快去参加培训,培训时什么房地产知识都不教(他们也不会),一般第一天胡扯,第二天划考试题,第三天让你去做所谓的调研,第四天考试。考试有的时候会故意找麻烦不让你过,好交钱补考。幸运通过考试的去单位一般会被录用,但是这种美梦只会持续不长时间,之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开掉你,当然,时间一定是在给你开支之前。
7.大约一周前,毛先生在网上投放了自己的一份求职简历,第二天就接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预约电话。招聘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某大型跨国投资公司,需要招聘业务拓展经理。当毛先生满怀希望地赶到这家公司时,才发现是一家保险公司在招跑街业务员。
据了解,一些保险公司在招聘业务员的过程中确实不择手段。记者曾经在很多招聘会上看到,一些保险公司对于任何一位经过招聘摊位的求职者,都会发一张写有“你已通过本公司的初试,请你下午到本公司进行进一步面试”的通知单。据业内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00字以内。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