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必须注意处理的问题
请以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必须注意处理的问题
用1000字左右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连续一周,全城媒体天天都发布今年本地中考高考招生的信息。这不禁让人想到近十多年来,广州小学生中招生考试制度大变革起码有四五次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恢复高考后,广州长期实行“一考定终身”,全市小学毕业生参加各区的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的程度要让孩子之间以0.5分之差来决胜负。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实施电脑派位; 2002年,广州为“减负”全部实施“电脑派位”,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如释重负。但笔者在一次采访时,一个小女孩哭着问;“姐姐,我的成绩很好,这是我努力了6年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不让我考试,就把我派位到一所差学校?为什么连一个拼搏的机会都不给我?我6年的努力白费了……”孩子的话言犹在耳。第二年广州又恢复了“特长生”制度,瞬息间羊城内外遍布各种名为“兴趣班”实为“特长生速成班”的培训点,少年宫空前火爆。到今年又恢复了停止多年的“推荐生”制度。由于有几家名校撤销初中部,无数家长领着孩子轮番赶考名校“换船出18”开办的“公助民办名校”初中部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反映了广州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变革都会有一批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比如多年准备应试的孩子失去了考试的机会。而对孩子而言,受教育几乎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了,尤其是在广州这种人才竞争高度激烈的城市,一个环节上的教育水平很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升学深造之路是通衢还是蜀道。每次升学考试择校对于考生来说都似乎是面临着一次人生的转折。
2.一位旅美教育学专家反思中国高考制度时说,高考好像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为一个目的,培养一流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
3.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学校毕业班学生高考重压下的真实写照。“举步维艰…进展缓慢”,一位教育界人士这样形容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他说,为追求商升学率,不少学校压缩正常教学时间,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复习备考。老师拼命“满堂灌”,根本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弱。
对高三学生而言,他们普遍有着这样的压力:父母亲人的期望、老师的期待以及同学之间的对比。由此要么导致学生产生虚荣心或对自己期待过高,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渺茫。
这些压力的形成,固然有着社会现实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但将之绝对化,也表明了学生本身的不成熟。
4.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社会一直将有幸能被大学录取的少数人称为“天之骄子”,很多因出身和地位而无法取得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年中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比例是2:11。如今这些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数量的快速增长,当年考大学的高淘汰率已不复存在。
5.中国高等学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新生,当年,全国高校就扩招了45万新生,增长幅度为42%。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早在2000年高考录取率就已提高到s5%,这意味着100个高中生中,有65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平均录取率从1998年的36%提高到2001年的57%,各地差距也在迅速缩小,国家近年来每年都扩招20%以上。
6.2003年,教育部实行的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允许北大、清华、北京师范大学等 20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高考制度的松动,也是中国促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突破。更多才华出众的中学生,在分数略低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5%的自主权却也让大学校长们大伤脑筋:如何保证不让自主权变成腐败的土壤,成为关系和金钱的通道?
7.随着一些高考舞弊事件的曝光,人们对泄露考题和徇私枉法的行为非常愤慨。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现行的高考制度,是目前保证教育公正的惟一办法,是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受教育权方面比较合适的一种设计。确实有一部分特殊人才,不适应这种考试,而被抛在高等教育之外,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早已有所重视。诸如保送生制度,都是针对这些弊病而提出的针对性措施,但近年来对保送生制度的叫停,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只有高考这种形式,才能真正保障每个学生真正地有平等地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8.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变为全民教育的现实情况下,初级和中等教育还只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走。因为在中国目前城乡教育有着天壤之别的情况下,死读几门核心课,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子弟来说,才能保证他们真正有机会参与相对公平的竞争。
客观而言,现行的高考制度,承担了其所不能承受之重,高考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从而导致“千军万马只能过独木桥”。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如果无力送孩子上大学将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他们宁愿举债也要供养孩子读大学。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混淆了大学投资的义务主体,培养了一些大学生的懒惰思想。其实,即使在发达国家,学费也是一种投资,如果大学生认为家长供养自己读书天经地义,或者认为社会应该承担自己上大学的费用,缺乏回报意识,这样的孩子不读大学也罢。
10.为鼓励素质教育,革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从2004年高考开始,上海市教委将尝试在高中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考查后进行录取的做法,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
1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城乡二元结构被真正打破,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真正摆脱精英教育的窠臼,使个人的发展不再受地域和城乡的束缚,个人的发展机会实现了真正的平等,高考也就不再会成为所谓“人生第一考”的尴尬。
一位高三老师曾提出“享受高考”的说法。在他看来,高考不仅是一场成绩上的选拔,还是一场心理的竞争,而心理力量恰恰是一个人多年经历的整合。可以想象,当摆脱了目前附属在高考制度上的种种不合理因素之后,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变成“万紫千红总是春”。
12.北师大教授、博导郑日昌认为,“减负”减不下来,与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社会的人才观都有关系。
从考试方面说,现在考试的最大毛病是死记硬背的多,背的多了,负担自然就重。现在的考试增加了能力考查,高考增加了考试次数,但即使将来都考能力了,也有负担问题。从用人机制上说,流行看法是学历越高越好,有博士不用硕士,有本科不用专科。但最根本的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有关。我国高校招生太少。国外大学能招几万人,校园面积、教学楼也不见得比我们大多少。高校资源本来就少,又在办社会,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了。资源利用率太低
13.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具备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以加分:
(1)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
14.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竞相举办选优考,为应对庞大的考生群,许多学校不得不提高“门槛”,教育界人士担忧——“自主招生”几乎变成“小高考”。元旦前后,沪上5所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有3所接踵举行选优考,应试考生无不逾千,规模之大令人惊讶。有家长评论,如此规模的选优考,仿佛是在秋季高考前,各校先行组织了“小高考”。
某校招办主任更烦恼,感叹“成本太高了”。他说,依照5%的比例,学校可自主招生的人数不过一两百,但报名者数千。学校从命题、组考到评判,从集中专家审核、复核到校方斟酌取舍,事务之庞杂繁重,甚至超过7月的正式招生。
更让高校头疼的是,在个别人心中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