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下列关于法的作用,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法律规范通过配置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设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 B.法律的评价作用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法律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其标准和核心是合法或不合法,违法还是不违法
  • C.法律之所以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
  •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主要体现着法律的社会性,因此,在本质上与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矛盾的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某市法院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出台了一项新措施,即经与该市的税务机关协商,双方同意.在税务机关设立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由税务机关抽调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其职权是受理并审理涉及税务纠纷的民事或行政案件。

    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说明该市法院的做法是否合适及其理由。

  2.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如何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3. 《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以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盐铁论?论菑》:“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系藏,利以施刑。”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2)汉朝实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

    (3)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

  4. 旧律(指汉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新律)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晋书?刑法志》

    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

    (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

    (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

  5. 简述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中的体现。

  6.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7. 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8. 下列有关清末商事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都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
    • B.沈家本参与起草了《钦定大清商律》
    • C.日本法学家参与了清末的商事立法活动
    • D.《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则、公司律、破产律、票据法和海船律五编
  9. 下列属于公民诉愿权的有(  )。

    • A.批评建议权
    • B.申诉控告权
    • C.检举权
    • D.取得国家赔偿权
  10. 法学院的几位同学就法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A.法是通过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的
    • B.整体上看,法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但两者一样存在紧张和冲突的关系
    • C.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法不应该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 D.法律具有至上性,所以法在总体上是高于国家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