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材料 2013年5月,某地发生一起女护士遭电梯夹头导致身亡的事故。好端端的电梯不但会夹人、困人,甚至会突然滑落伤人,“问题电梯”赫然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W市共发生电梯故障4万次左右,其中困人故障有1千余次。有媒体报道: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超过152米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由此,不禁叫人发出疑问:摩天大楼时代,几多电梯惊魂? 在各种电梯事故中,除却质量原因外,运行维护管理环节的缺失也占了较大的比重。甚至有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更有调查称八成电梯故障是因维护保养不合格而造成的——按规定,电梯需15天保养一次,但有多少电梯做到这一点? 应当看到,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数量上去很快,质量却远远跟不上;硬件较为先进,软件却较落后;设备设施齐全,监督管理残缺……当我们飞快地冲入摩天大楼时代,如果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那恐将给我们造成更多的悲剧。 结合所给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聚焦“安全与风险”这一主题,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试题出自试卷《2017年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题(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材料 2013年5月,某地发生一起女护士遭电梯夹头导致身亡的事故。好端端的电梯不但会夹人、困人,甚至会突然滑落伤人,“问题电梯”赫然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W市共发生电梯故障4万次左右,其中困人故障有1千余次。有媒体报道: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超过152米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由此,不禁叫人发出疑问:摩天大楼时代,几多电梯惊魂? 在各种电梯事故中,除却质量原因外,运行维护管理环节的缺失也占了较大的比重。甚至有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更有调查称八成电梯故障是因维护保养不合格而造成的——按规定,电梯需15天保养一次,但有多少电梯做到这一点? 应当看到,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数量上去很快,质量却远远跟不上;硬件较为先进,软件却较落后;设备设施齐全,监督管理残缺……当我们飞快地冲入摩天大楼时代,如果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那恐将给我们造成更多的悲剧。 结合所给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聚焦“安全与风险”这一主题,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2. 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每条不超过150字。常见的论证错误主要包括论证中的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等。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因此,掌握了一种病因,就能避免其他类似疾病的发生。 近日,网上一篇名为《39位心内科医生集体吃素!他们说:接触太多病人,长教训了》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文中称,一位记者去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采访,看到心内科医生的午饭基本全素,因为吃肉会引起心血管病和肥胖,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吃素能避免心血管疾病。 与饮食富营养化直接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因此,吃肉者比吃素者更容易患病。不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都不是由于某一个生活习惯而造成的,比如吃肉类、蛋类等,而是因为错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的总体失衡,如果日常饮食中食物搭配不合理,也可能患病。举个例子,出家人是不吃肉的,但是长得胖的和尚并不少见,也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能杜绝心血管疾病。因为他们虽然不吃肉,但并不等于不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比如坚果、油炸食品、甜饮料、薯片等。所以,饮食多少才是关键。

  3. 如果我们的意识被上传,需要哪些准备?首先,我们必须先有一张“图”。关于意识的载体——脑的图。要在电脑中重构意识,我们就需要先理解这个由无数神经细胞连接而成的意识载体是如何运作的。 可是,人脑是一个恢弘的神经网络,由将近一千亿个神经元以及数量相近的神经胶质细胞彼此连接而成,我们真的可能将它复原到计算机里吗?至少,来自世界各地的82位研究者在过去10年中做出了尝试。他们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果,向构建虚拟大脑的目标迈进了一小步。 随着论文发表,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亨利·马克拉姆教授宣布,人类首次成功用计算机真实模拟了一个含有207种亚型、共计约31000个神经元的大鼠神经网络。 此前,神经网络模拟领域最前沿的进展,也不过是模拟了果蝇脑神经节的379个神经元,而在哺乳动物领域,这样的探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下抛出超过3万神经元的模拟,蓝脑计划的这项成果可谓开创了计算机模拟神经元活动的先河。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说到底其实很简单,甚至有几分暴力美学的意味:他们把大鼠的大脑取出来,切成许多薄片,检测每一个薄片中的每一个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信息和电生理学特性,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中逐一重构出这些神经元,再把这几万个虚拟神经元像拼图般按原样拼成神经网络——用堆砌无数人力物力的“体力活”,去研究“脑力活”的中枢。 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如果说以前的神经学研究相当于在世界各个角落拍照片,那么这项突破相当于直接在电脑里构建了一个精确无比的北京城模型——从此,至少北京城里的一切,你想怎么看就能怎么看了。利用这个史无前例的神经网络,研究者发现了若干种新的神经学现象。这个模型也使他们得以预测超过2000种突触连接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细节,而此前只有大概20种突触连接类型进行过实验测量。 而这项意义重大的成果,既不属于宣布成果的马克拉姆教授本人,也不属于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甚至不属于来自18个机构近百位论文作者中的任何一人或机构。确切地说,它属于“蓝脑计划”。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科学界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江湖了。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科学研究也不得不发扬起了“人多力量大”的精神——不少时候,政府会出面将一大群最顶尖的头脑集中起来,用集体力量攻关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 最复杂的问题是什么?大概除了宇宙就是人脑了。在人脑这样精致的存在面前,即便是最有能力的神经学家穷尽一生,也只能窥探其中毫末。即便是自己所研究的脑区几毫米外的另一个脑区,大部分神经学家也会有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而由于科研的保密性,诸如同一种神经元在不同的研究中被叫做不同名字,被赋予不同定义的状况也并不少见。 怎么办?把大量神经学家纳入统一标准的框架下,并共享研究数据,就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一条出路。形势所迫,拉大队干大事的序幕拉开了。 政府主导大型科研项目并非没有先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最著名也最成功的一项。这项计划拉开了国际大型科研合作的序幕。作为参与国里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当时在生物学界并不出众的中国,也为这项计划承担了1%的测序量。可以说,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生命科学被带进了一个新纪元。 2005年5月,另一个庞大的科研计划诞生了: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牵头召集了十多个来自欧盟的团队,加上少量来自以色列、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研究团队,共同启动了“蓝脑计划”。他们目标明确,就是要在彻底了解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完全模拟一个大脑。到2013年,这项计划更进一步,由欧盟政府牵线来自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出资一亿多欧元,将其扩大为“人类脑计划”。 然而,政府主导似乎免不了会掺入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一次,围绕大脑的研究计划仿佛就不再是纯粹的科研活动,而带上了国力比拼的战场气息。 大洋彼岸的美国不甘落后。尽管在此之前小布什政府也推出过诸如“脑十年”之类的小型计划,但是这一次,他们决定要来一票大的了:2009年7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启动“人类连接组计划”。到2013年4月2日,奥巴马政府更是启动了“利用超前创新神经技术的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政府首轮斥资一亿多美元,几乎集中了全美乃至全学术界最豪华研究阵容。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号称要“绘制人脑的地图”,分明有着与人类脑计划分庭抗礼的意味。 在这场较量中,美国在人力财力上占据上风,不过欧盟毕竟有先发优势,蓝脑计划十年磨一剑,终于毫不客气地拿下第一滴血——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不过话说回来。模拟3万多个神经元的确很了不起,但是面对拥有几百亿神经元的人脑来说,这仍然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何况,这项工作基本建立在大鼠的体外大脑切片之上。与活体大脑相比,这样的模型还存在不小的差异。然而,现存的技术还并不能“暴力破解”活体哺乳动物的脑活动——毕竟,你没法把老鼠的大脑切成片的同时,还能确保它们活着。 所以说,尽管蓝脑计划是迈出了很积极的第一步,但是未来的道路并不能一直这样走下去。回想当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若非一代科学怪才克莱格·文特尔开创“鸟**法”测序技术,面对总量超过30亿碱基的测序任务,当时那一次只能测序几百碱基的技术可能使计划陷入泥潭。 脑计划若要成功,还亟需多创新。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点,美国“脑”计划的总负责人柯林斯博士几乎将这个时代所有最新生物技术的发明人都纳入到了计划之内,其中包括光遗传技术与透明脑技术发明人之一卡尔·戴塞尔罗斯,彩虹脑技术的发明人之一约书亚·萨内斯,荧光蛋白技术的发明人之一钱永健等等。 不过,高手云集同样也是把双刃剑。这就像是拍摄一部大牌荟萃的大片,如何安排好各自的戏份,让各个大牌都既服从指挥又充分施展拳脚,也是一桩极为棘手的事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任负责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之一詹姆斯·沃森就曾因为其糟糕的领导,弄得计划内的科学家团体严重分崩离析,几乎导致计划夭折。而第二任负责人柯林斯虽然让情势有所好转,但也因为其对“鸟**法”的错误判断,导致计划的最大功臣克莱格·文特尔愤而辞职。尽管此事最后以很诡异的方式促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前车之鉴。 这场硝烟味渐浓的脑计划之战结局将会如何?能否再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奇迹?我们是否还可以期待这次的赢家也会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免费公开所有数据和技术?这或许只能交给时间来解答了。而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这新形式的较量中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这,恐怕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根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填涂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人脑是由将近一千亿个神经元彼此连接而成。 (2)蓝脑计划开创了计算机模拟神经元活动的先河。 (3)自然科学发展需要越来越凸显团队作业。 (4)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者中中国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5)“蓝脑计划”的目标明确,要了解大脑。 (6)蓝脑计划也是一次国力的较量。 (7)人脑神经元有3万多个。 (8)蓝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2.简答题:研究老鼠大脑切片的意义?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超过150字。 3.根据材料,欧盟的“蓝脑计划”与美国的“脑计划”有何区别。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