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尚未开采的煤层有几万亿吨。目前看来,要利用藏在煤层中的大部分煤,似乎还很遥远。但是,地下煤气化技术有可能会改变这一现状。 该技术是在无法用常规方法开采,更无法在深层煤缝中点火的情况下通过钻孔向里面泵入空气或氧气和水蒸气,使煤层燃烧几年。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和压力使煤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可燃烧气体(主要是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以在地层表面收集起来放进天然气涡轮机燃烧发电。 煤的气化技术早已出现,现在开采的方法是把煤放在高压容器里加热,使它变成像天然气那样的气体。如果在地下进行这种气化,工程师们认为成本可以降低一半。这一技术可以把煤的成本低的特性和天然气利用率高的特性结合在一起。 研究人员还认为该技术不污染环境,燃烧产生的灰和煤渣留在了地下。而且由于混合体都得经过一根管子出来,所以像二氧化碳这样不需要的成分可以用很低的代价分离出来,并且也许还可以注回到地下燃烧后留下的洞穴中。 当然,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技术的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地下的情况和在煤缝上钻的许多洞,地火就可能会窜出来,或者冒出地面的混合气体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该技术最直接的危险是,它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目前进行的试验性燃烧已经产生致癌物——苯和酚,在洛基山的一个试验场需要花500万美元清除这些致癌物质。即使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不扩散,它们也会毒化煤缝里面的水。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全世界已知的“能回收”的煤的储藏量大约是1万亿吨。但是,地下煤气化很可能把“可回收”的煤的储藏量增加到大约6万亿吨。把它们全部燃烧完全会使从化石燃料中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增加到目前的20倍,对气候的影响竟比科学家预计的最糟糕的情况还要糟糕。 关于“地下煤气化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采用“地下煤气化”技术所开采的可燃气体和天然气的相似之处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下煤气化”的优点的一项是:
全世界尚未开采的煤层有几万亿吨。目前看来,要利用藏在煤层中的大部分煤,似乎还很遥远。但是,地下煤气化技术有可能会改变这一现状。 该技术是在无法用常规方法开采,更无法在深层煤缝中点火的情况下通过钻孔向里面泵入空气或氧气和水蒸气,使煤层燃烧几年。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和压力使煤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可燃烧气体(主要是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以在地层表面收集起来放进天然气涡轮机燃烧发电。 煤的气化技术早已出现,现在开采的方法是把煤放在高压容器里加热,使它变成像天然气那样的气体。如果在地下进行这种气化,工程师们认为成本可以降低一半。这一技术可以把煤的成本低的特性和天然气利用率高的特性结合在一起。 研究人员还认为该技术不污染环境,燃烧产生的灰和煤渣留在了地下。而且由于混合体都得经过一根管子出来,所以像二氧化碳这样不需要的成分可以用很低的代价分离出来,并且也许还可以注回到地下燃烧后留下的洞穴中。 当然,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技术的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地下的情况和在煤缝上钻的许多洞,地火就可能会窜出来,或者冒出地面的混合气体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该技术最直接的危险是,它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目前进行的试验性燃烧已经产生致癌物——苯和酚,在洛基山的一个试验场需要花500万美元清除这些致癌物质。即使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不扩散,它们也会毒化煤缝里面的水。 国际能源机构认为,全世界已知的“能回收”的煤的储藏量大约是1万亿吨。但是,地下煤气化很可能把“可回收”的煤的储藏量增加到大约6万亿吨。把它们全部燃烧完全会使从化石燃料中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总量增加到目前的20倍,对气候的影响竟比科学家预计的最糟糕的情况还要糟糕。 关于“地下煤气化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工程师认为利用地下煤气化技术可以降低一半成本,最可能是因为: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第1段意在说明: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0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实务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