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背景资料

A单位承建一项污水泵站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沉井,埋深15m。场地地层主要为粉砂土,地下水埋深为4m,采用不排水下沉。泵站的水泵、起重机等设备安装项目分包给8公司。

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沉井入土深度增加,井壁侧面阻力不断增加,沉井难以下沉。项目部采用降低沉井内水位减小浮力的方法,使沉井下沉,监理单位发现后予以制止。A单位将沉井井壁接高2m增加自重,强度与原沉井混凝土相同,沉井下沉到位后拆除了接高部分。

B单位进场施工后,由于没有安全员,A单位要求8单位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但8单位一直未予安排,在吊装水泵时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重伤。

工程结算时,A单位变更了清单中沉井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接高部分混凝土的数量,未获批准。

问题:

1.A单位降低沉井内水位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沉井内外水位差应是多少?

2.简述A单位与B单位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分工。

3.一人重伤属于什么等级安全事故?A单位与B单位分别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4.指出A单位变更沉井混凝土工程量未获批准的原因。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背景资料

    某城市跨线桥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主跨跨径为30m并跨越一条宽20m河道;桥梁基础采用直径1.5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为12.Om×7.Om×2.5m(长×宽×高),承台顶标高为+7.Om,承台边缘距驳岸最近距离为1.5m;河道常水位为+8.Om,河床底标高为+5.0m,河道管理部门要求通航宽度不得小于12m。

    工程地质资料反映:地面以下2m为素填土,素填土以下为粉砂土,原地面标高为+ 10.0m。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钻孔桩、大体积混凝土、承重支架模板、预应力张拉等关键分项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开始施工。第一根钻孔桩成孔后进入后续工序施工,二次清孔合格后。项目部通知商品混凝土厂家供应混凝土并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发生堵管现象,项目部立即按要求进行了处理。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跨越河道段采用门洞支架,对通行孔设置了安全设施;在河岸两侧采用满布式支架,对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明确在浇筑混凝土时需安排专人值守的保护措施。

    上部结构施工时,项目部采取如下方法安装钢绞线:纵向长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穿人管道;两端张拉的横向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穿入管道。

    问题:

    1.结合资料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补齐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说明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的正确做法。

    3.分析堵管发生的可能原因,给出在确保桩质量的条件下合适的处理措施。

    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支架还应满足哪些技术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还应对支架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6.补充项目部采用的钢绞线安装方法中的其余要求。

  2.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承建某排水工程,主要包括:高位井(兼顶管工作井)一座;内径书1.6m,全长1856m钢筋混凝土顶管一条;采用垂直顶升法施工的外径巾0.48m垂直排放管14根。本顶管的顶距较长,且管径较小,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超长距离顶进的工程特点,把顶管设备系统、泥浆减阻、中继间接力顶进、顶进轴线的测量控制、长距离通风与供电等作为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论证后,制定可靠的有效措施,

    A公司的沉井基坑降水方案:基坑底坐落在砂质粉土层面上。为防止流砂,并提高沉井制作的地基强度,基坑四周设封闭式轻型井点降水,确保降水水位在基坑底以下。由于沉井将穿越厚度约12.4m的灰色粉土与黏质粉土,该土层渗透性较好。为了确保沉井干挖顺利下沉,采取喷射井点疏干该层地下水的措施。基坑底四周设排水明沟,东北角和西北角各设集水井一个,排除坑内积水。

    A公司施工过程中采用膨润土触变泥浆,是在地面压浆站配制后,通过液压注浆泵压入输浆总管及管节上设置的环形分管,注入至顶管机及管节的各个注浆孔形成管节外围的泥浆套。本次顶进距离有1856m,地面上的压浆泵无法输送如此长距离,在管道内共设置了4座中继压泵站,相邻中继压站的间距约为350m,中继压泵站由储浆箱和压浆泵组成。

    根据理论计算并结合顶进的工艺要求,本次顶进一共布置了11只中继间。

    问题:

    1.A公司的分包原则是:除顶进机设计制造和钢筋混凝土管节分包给总公司下属机械厂和制造厂负责完成外,其余工程以自有队伍为主负责施工。分包部分由项目组派质量员监督,确保分包工程的质量及工期。总包方与分包方在质量控制上的责任关系是什么?

    2.A公司沉井降水方案是否正确?

    3.A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触变泥浆的主成分是否正确?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应根据什么来确定?为了减少地面沉降,施工结束后,应对触变泥浆做什么处理?

    4.简述顶进施工中中继间的拆除工作。

    5.请为A公司设计一个顶进管道轴线控制方案。

  3. 背景资料

    某城市道路改建工程,地处交通要道,拆迁工作量大。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和拆迁公司。在上半年施工进度计划检查中,该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出示了以下资料:①桩基分包商的桩位图(注有成孔/成桩记录)及施工日志;②项目经理部的例会记录及施工日志;③施工总进度和年度计划图(横道图),图上标注了主要施工过程,开工、完工时间及工作量,计划图制作时间为开工初期;④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检查结果;⑤月施工进度报告和统计报表,除对进度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外,对进度偏差及调查意见一律标注为“拆迁影响,促拆迁”。检查结果表明,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仅为计划的1/3左右,窝工现象严重。

    问题:

    1.该项目施工进度报告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补充和改进?

    2.分包商是否应制订施工进度计划,分包商的施工进度计划与项目总进度计划有什么关系?

    3.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应做哪些内容上的调整?

    4.请指出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必须改进之处。

    5.请指出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控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4. 背景资料

    某城市南郊雨水泵站工程临近大治河,大治河正常水位为+3.OOm,雨水泵站和进水管道连接处的管内底标高为一4.OOm。雨水泵房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进水管为3m×2m×10m (宽X高X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围护。设计对雨水泵房和进水管道的混凝土质量提出了防裂、抗渗要求,项目部为此制订了如下针对性技术措施:

    (1)集料级配、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泥、外加剂合格。

    (2)配合比设计中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适当提高水灰比,含气量满足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

    (4)及时养护,保证养护时间及质量。项目部还制订了进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和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

    问题:

    1.写出进水管道基坑降水井布置形式和降水深度要求。

    2.指出项目部制订的构筑物混凝土施工中防裂、抗渗措施中的错误,说明正确的做法。

    3.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简述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方案的确定程序。

  5. 背景资料

    A单位承建一项污水泵站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沉井,埋深15m。场地地层主要为粉砂土,地下水埋深为4m,采用不排水下沉。泵站的水泵、起重机等设备安装项目分包给8公司。

    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沉井入土深度增加,井壁侧面阻力不断增加,沉井难以下沉。项目部采用降低沉井内水位减小浮力的方法,使沉井下沉,监理单位发现后予以制止。A单位将沉井井壁接高2m增加自重,强度与原沉井混凝土相同,沉井下沉到位后拆除了接高部分。

    B单位进场施工后,由于没有安全员,A单位要求8单位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但8单位一直未予安排,在吊装水泵时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重伤。

    工程结算时,A单位变更了清单中沉井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接高部分混凝土的数量,未获批准。

    问题:

    1.A单位降低沉井内水位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沉井内外水位差应是多少?

    2.简述A单位与B单位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分工。

    3.一人重伤属于什么等级安全事故?A单位与B单位分别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4.指出A单位变更沉井混凝土工程量未获批准的原因。

  6. 按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发生有人身伤亡的重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 )报告。

    • A.公安管理部门
    • B.上级主管部门
    • C.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D.劳动部门
    • E.检察部门
  7. 宜在环境湿度较低时进行或接近最低时进行的管道连接方式是( )。

    • A.法兰连接
    • B.套筒连接
    • C.电熔连接
    • D.热熔连接
    • E.机械连接
  8. 城市热力管道工程施工中,热力管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 )。

    • A.螺纹连接
    • B.卡箍连接
    • C.法兰连接
    • D.承插连接
    • E.焊接连接
  9. 在地基处理中,注浆工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可分为( )。

    • A.渗透注浆
    • B.液压注浆
    • C.电动化学注浆
    • D.劈裂注浆
    • E.压密注浆
  10. 根据支架对管道的约束作用不同,可将管道支架分为( )支架。

    • A.活动
    • B.固定
    • C.导向
    • D.滚动
    • E.悬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