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某城市引水工程,输水管道为长980 m、DN3500 mm钢管,采用顶管法施工;工作井尺寸8 m×20 m,挖深15 m,围护结构为800 mm钻孔灌注桩,设四道支撑。

工作井挖土前,经检测发现三根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偏低,造成围护结构达不到设计要求。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合格。

顶管施工前,项目部把原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顶管分节长度由6.6 m改为8.8 m,仍采用原龙门吊下管方案,并准备在现场予以实施。监理工程师认为此做法违反有关规定并存在安全隐患,予以制止。

顶管正常顶进过程中,随顶程增加,总顶力持续增加,在顶程达三分之一时,总顶力接近后背设计允许最大荷载。

问题

1.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应如何补救?

2.说明项目部变更施工方案的正确做法。

3.改变管节长度后,应对原龙门吊下管方案中哪些安全隐患点进行安全验算?

4.顶力随顶程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处理?

某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该工程项目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项目监理机构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会审,施工单位作了技术交底,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了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及时编制了施工技术文件,并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0)的要求进行归档。

问题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2.逐一指出背景材料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由谁在什么时间报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试题出自试卷《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最后冲刺试卷(8)》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某公司以1300万元的报价中标一项直埋热力管道工程,并于收到中标通知书50d后,接到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合同的通知。

    招标书确定工期为150d,建设单位以采暖期临近为由,要求该公司即刻进场施工并要求在90d内完成该项工程。

    该公司未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临时安排了一位具有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且有类似工程经验的人担任项目经理。此外,由于焊工不足,该工程项目部抽调具有所需焊接项目合格证,但已在其他岗位工作近一年的人员充实焊工班,直接进入现场进行管道焊接。

    为保证供暖时间要求,工程完工后,即按l.25倍设计压力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后连续试运行48小时后投入供热运行。

    问题

    1.指出建设单位存在的违规事项。

    2.指出该公司选用项目经理的违约之处,说明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还应具备的基本

    条件。

    3.指出项目部抽调焊工做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正确做法。

    4.指出功能性试验存在的问题,说明正确做法。

  2. 某城市引水工程,输水管道为长980 m、DN3500 mm钢管,采用顶管法施工;工作井尺寸8 m×20 m,挖深15 m,围护结构为800 mm钻孔灌注桩,设四道支撑。

    工作井挖土前,经检测发现三根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偏低,造成围护结构达不到设计要求。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合格。

    顶管施工前,项目部把原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顶管分节长度由6.6 m改为8.8 m,仍采用原龙门吊下管方案,并准备在现场予以实施。监理工程师认为此做法违反有关规定并存在安全隐患,予以制止。

    顶管正常顶进过程中,随顶程增加,总顶力持续增加,在顶程达三分之一时,总顶力接近后背设计允许最大荷载。

    问题

    1.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应如何补救?

    2.说明项目部变更施工方案的正确做法。

    3.改变管节长度后,应对原龙门吊下管方案中哪些安全隐患点进行安全验算?

    4.顶力随顶程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处理?

    某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该工程项目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项目监理机构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会审,施工单位作了技术交底,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了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及时编制了施工技术文件,并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0)的要求进行归档。

    问题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2.逐一指出背景材料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由谁在什么时间报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3. A公司某项目部承建一供水扩建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32 m,宽40 m,池体深6.5 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 m,设计要求基坑用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搅拌桩作止水帷幕。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包含控制混凝土人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地层土为黏土,地下水位于地表水以下0.5 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

    (1)因施工结构位于供水厂内不属于社会环境,施工不需要搭设围挡,存在事故隐患。

    (2)水池施工采用桩体作为外模板,没有考虑内外模板之间杂物的清理措施。

    (3)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了围护桩变形,但监测项目偏少。

    (4)为控制结构裂缝,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内外温差不大于25℃。

    在基坑开挖到放坡时,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渗漏严重,采用双快水泥法进行封堵,由于水量较大,没有效果。

    问题

    1.供水厂厂内施工是否需要搭设围挡?并说明理由。

    2.水池模板之间的杂物清扫应采取哪些措施?

    3.基坑监测的主要对象除围护桩变形外,还应有哪些监测项目?

    4.补充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措施。

    5.针对背景资料中的渗漏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封堵?

  4. 喷锚加固支护的冻结法具有(  )特点。

    • A.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
    • B.封水效果好
    • C.适应性强
    • D.整体性好
    • E.有污染
  5. 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随路施工的综合管线有0.4MPa的DN500中压燃气、DNl000给水管并排铺设在道路下,燃气管道与给水管材均为钢管,实施双管合槽施工。热力隧道工程采用暗挖工艺施工。承包方A公司将工程的其中一段热力隧道工程分包给B公司,并签了分包合同。

    1.B公司发现土层松散,有不稳定迹象,但认为根据已有经验和这个土层的段落较短,出于省事省钱的动机,不仅没有进行超前注浆加固等加固措施,反而加大了开挖的循环进尺,试图“速战速决,冲过去”,丝毫未理睬承包方A公司派驻B方现场监督检查人员的劝阻。结果发生隧道塌方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

    2.事故调查组在核查B公司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时发现,B公司根本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

    问题

    1.燃气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以及燃气管顶与路面的距离有何要求?

    2.试述燃气管道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的压力、稳定时间及合格标准。

    3.对发生的安全事故,A公司在哪些方面有责任?

    4.B公司对事故应该怎么负责?

  6.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的有(  )。

    • A.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5~10 min,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水下混凝土
    • B.将首批混凝土灌人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内埋置深度,一般宜控制在2~6 m
    • C.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 D.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
    • E.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少于15 min
  7. 静力碾压机包括(  )。

    • A.光面碾
    • B.20~50 t轮胎压路机
    • C.振动压路机
    • D.凸块式碾
    • E.15~45 t滚筒式压路机
  8. 市政公用工程属于建筑业的一部分,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有(  )。

    • A.高处作业少
    • B.露天作业多
    • C.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
    • D.立体交叉作业多
    • E.临时员工多
  9. 围堰施工技术要求中,钢板桩可用(  )等方法下沉。

    • A.锤击
    • B.重锤
    • C.振动
    • D.坠锤
    • E.射水
  10. 城市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宜采取(  )的安全防护措施。

    • A.敷设于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对焊缝进行1100%无损探伤
    • B.跨越通航河流的燃气管道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的要求,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
    • C.在确定管道位置时,应与随桥敷设的其他可燃的管道保持一定间距
    • D.管道应设置必要的补偿和减震措施
    • E.过河架空的燃气管道向下弯曲时,向下弯曲部分与水平管夹角宜采用30°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