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公路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研究机械的施工配置及合理运用施工机械,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 A.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
  • B.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 C.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D.降低机械运转费用
  • E.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试题出自试卷《2012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临考突破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北方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B合同段施工任务,该段有一座36m×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合同工期为15个月;采用长度为40~50m、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桥位处地层土质为粉质黏土,下部结构为圆柱式墩、直径为1.3m,柱顶设置盖梁,墩柱高度为4~12m,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项目部为了降低成本,制定了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部的预制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示意如下图所示。

    桩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吊装就位;墩柱施工采用钢模板,整体拼装完成后一次吊装就位;再在顶部钢筋四周插入木模,让钢筋骨架居中,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水泥、钢材、碎石和砂等几项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并邀请了几家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项目部组织了评标小组,为节约成本,评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项目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低的材料供应商。

    问题:

    1.说明背景材料中的预制场和搅拌站布置方式的优点。

    2.针对0~15号及21~36号跨的主梁吊装施工,采用龙门架和双导梁架桥机哪种更适合本桥?说明理由。

    3.背景材料中采用的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方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4.如果主梁张拉后的预拱度超过了规范要求,将可能导致桥面系中产生什么病害?并提出防治这种病害的三条措施。

    5.指出背景材料中合格材料供方选择上的缺陷。并说明合格材料供方评价的依据。

  2. 背景

    某单位承担了某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由于该项目周边环境繁杂,施工干扰大,为了确保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该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文件和资料对该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设置了关键点,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该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审核和分析。

    事件二:由于第三方的原因,该工程被迫停工。停工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质量进行了检查,均合格。该工程在停工20d后复工,项目经理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指示继续施工。

    事件三:在某关键工序施工完毕后,由施工人员对其质量进行自检,达到合格标准,紧接着便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

    问题:

    1.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内容包括哪些?

    2.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要根据哪些文件和资料的要求设置?

    3.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审核和分析是否妥当?如不妥,应由谁负责?

    4.项目经理在未检查的情况下指示继续施工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5.施工人员对关键工序自检合格后,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是否妥当?如不妥,应该怎样才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6.公路工程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背景

    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0000m3(土石比例为6:4),填方249000m3,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3。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一: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

    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调整为3.4: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3。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

    事件二: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事件三: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1.《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将设计变更分为哪几种?事件一中的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指出事件三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

    4.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粒径应有何要求?

  4. 背景

    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其桥跨布置为70m+4×120m+70m。

    主梁采用箱形截面。墩身为空心墩,墩高50~75m。桥墩采用群桩基础,平均桩长约60m(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为本桥配置了以下主要施工机械和设备:反循环钻机、混凝土高压泵、混凝土搅拌站、塔吊、载人电梯、悬臂式掘进机、架桥机、预应力张拉成套设备、爬模设备、钢模板、钢护筒、挂篮设备。

    3号桥墩在施工到40m高度时,作业人员为了方便施工,自己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

    另有作业人员携带加工好的部分箍筋乘电梯到墩顶施工。

    问题:

    1.按高处作业的分级要求,该桥2号桥墩施工属于哪一级?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适合在本桥墩作业?该桥墩的作业人员应配备哪些个人安全防护设施?

    2.指出3号墩作业人员的错误做法。

    3.根据示意图,说明施工单位配备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分别用于本桥哪些部位的施工?哪些设

    备不适用于本桥施工?

    4.本桥变截面箱梁宜采用什么方法施工?本桥承台属于高桩承台还是低桩承台?

  5. 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适用于(  )

    • A.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 B.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 C.各级公路的基层
    • D.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 E.重交通公路的基层
  6. 公路工程流水施工按施工段在空间分布形式可分为(  )

    • A.等节拍流水
    • B.流水线法流水施工
    • C.流水段法流水施工
    • D.异节拍流水
    • E.无节拍流水
  7. 公路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研究机械的施工配置及合理运用施工机械,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 A.提高机械作业的生产率
    • B.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 C.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D.降低机械运转费用
    • E.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8. 下列选项中,(  )属于隧道施工衬砌的安全技术要点。

    • A.严禁在洞内熬制沥青
    • B.根据隧道开挖的设计要求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
    • C.高于3m的工作平台四周应设置不低于1.2m护栏
    • D.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所站人数及堆放的建筑材料,不得超过其载重量
    • E.采用模板台车进行全断面衬砌时,台车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60m
  9. 农村公路路基填筑前,对土质材料必须做液塑限试验,确定土类和塑性指数,确定其填筑性能。对不同填料必须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其(  )

    • A.最佳含水量
    • B.最大密实度
    • C.最大弯沉值
    • D.最大干密度
    • E.标准击实度
  10. 桥梁挖孔灌注桩适用于(  )

    • A.风化岩层
    • B.黏性土
    • C.较密实的土层
    • D.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
    • E.砾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