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 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 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
(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
(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
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46+280~I<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 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iRN:T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问题:
1.逐条判断测量管理制度中第(1)、(2)、(3)、(4)条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之处。
2.补充第(5)条中作为竣T_3C件的其他测量归档资料。
3.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4.为解决I<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 X 16 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 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
桥头附近为砂性黏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
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泵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
事件(2):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 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
问题:
1.结合背景资料,写出施工单位需要签订哪些合同?
2.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3.针对事件(1),改正错误之处。
4.针对事件(2),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公路隧道的土建及交通工程施工项目,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 m,净宽12 m,总长1 600 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裂隙发育,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进场后,项目部与所有施工人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一名电工无证上岗,一名装载机驾驶员证书过期,项目部对电工予以辞退并要求装载机驾驶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隧道喷锚支护时,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强度,按相关规范要求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样按每组3个试块,共抽取36组,试验时发现其中有2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为设计强度为90%、87%,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检查中还发现喷射混凝土局部有裂缝、脱落、露筋等情况。
隧道路面面层为厚度5 cm、宽度9 m的改性沥青AC—13,采用中型轮胎式摊铺机施工,该摊铺机施工生产率为80 m3/台班,机械利用率为0.75,若每台摊铺机每天工作2台班,计划5 d完成隧道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
路面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的施工。
问 题:
1.指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中体现了哪些与岗位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制度?补充其他与岗位管理有关的安全生产制度。
2.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否合格?说明理由。针对喷射混凝土出现的局部裂缝、脱落、露筋等缺陷,提出处理意见。
3.按计划要求完成隧道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计算每天所需要的摊铺机数量。
4.补充项目部还应完成的其他隧道附属设施与交通安全设施。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 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 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
(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
(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
①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46+280~I<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 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iRN:T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问题:
1.逐条判断测量管理制度中第(1)、(2)、(3)、(4)条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之处。
2.补充第(5)条中作为竣T_3C件的其他测量归档资料。
3.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4.为解决I<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30 km/h,全长35 km路面面层为三层沥青混凝土结构,1—20 km的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20—35 km之间的地基土为膨胀土,在膨胀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
(1)用强膨胀土作为路堤填料。
(2)挖方地段当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20cm,停止继续向下开挖,并挖好了临时排水沟。 (3)在路堤与路堑交界地段,采用了台阶方式搭接,其搭接长度为1.5 m,并碾压密实。
(4)挖方边坡一次性挖到设计线,并立即做了浆砌护坡封闭。
问 题:
1.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2.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3.逐条判断施工单位在膨胀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是否妥当?并说明原因或改正不妥之处。
路面表面排水设施由( )等组成。
在隧道量测管理中,量测组负责( ),并及时将测量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下列关于软基处理的方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在填隙碎石施工中,撒铺填隙料和碾压的施工方法包括( )。
有关明洞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使用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混凝土摊铺的要求包括( )。
2011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
2014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3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2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会计职称(高级)考试真题及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