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现处于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拟用10台仪器,采用点连式进行观测,布设37个GPC级点。
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某测绘单位承接区域交通挂图的编制任务, 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区域范围东西向经差约 22°,南北向纬差约 16°。区域地表复杂,类型多样,山脉、河流、沼泽、沙漠、绿洲等都有分布。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景点众多。2015年以来,新修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约600km,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 300km,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较大,边境口岸贸易活跃,经济发展迅速。
1.收集到的资料
(1)2014年底更新完成的 1:100万区域全要素地形图( DLG)数据,该数据中居民地,交通和旅游等要素内容详细,分级合理;
(2)2015年底更新完成的 1:25万本区域全要素地形图( DLG)数据;
(3)2016年交通部门编制出版的 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
(4)2016年旅游部门编制出版的 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
(5)2015年10月成像的15m分辨率卫星图像;
(6)2016年区域行政区划简册,包含市、县(区)和乡镇等;
(7)2016年初出版的区域市县挂图系列(全开幅面) 。
2.编制要求
(1)挂图幅面为双全开,比例尺 1:160万;
(2)挂图内容以交通为主,兼顾行政区划,地名和旅游等其他地理要素;道路分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以下等 6类表示;居民地按行政等级分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乡镇及以下 4级表示;旅游要素分类分级表示:水系、沙漠、山脉和山峰等地理要素择要表示;
(3)挂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地图投影;
(4)挂图的现势性截至 2015年12月。
问题: 1.指出哪种素材最合适选为基本材料,简述其理由。
2.简述此挂图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三种要素的编绘作业步骤。
3.简述次挂图生产中道路的制图综合处理要点。
1)工程概况
××地铁一期工程南北线(玄武门站至许府巷站)区间圆形隧道(左、右线)与××公路隧道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央路的丁字路口立体交叉,××公路隧道从地铁区间隧道的上方穿越,并先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公路隧道在城墙西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主体结构在与地铁隧道相交段为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主体结构底板为850mm厚钢筋混凝土,垫层为200mm厚素混凝土,并沿××公路隧道纵向设抗拔桩。
地铁第一台盾构机第一次从许府巷站南端头左线出发向玄武湖站方向掘进,并于同年10月中旬反向从地铁右线再次穿过××公路隧道。在立体交叉段,地铁盾构与××公路隧道的净间距约为1~2m。由北向南,地铁隧道左线与××公路隧道净间距为1.053—1.760,右线与××公路隧道净间距仅为1.004~1.711m。在××公路隧道和地铁盾构隧道交叉段,两者之间的最小净距仅为1.004m,最大净距也不过1.760m。当该段××公路隧道建好后,地铁盾构从××公路隧道下面穿过,将会扰动周围土体,××公路隧道底板的地基反力会有变化,从而影响××公路隧道主体结构受力,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根据x×公路隧道建设指挥部要求,需在地铁盾构穿过××公路隧道时,实时监测地铁盾构施工对××公路隧道的影响,从而指导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2)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z)××公路隧道底板沉降。
3)监测方法
(1)地表沉降监测
①监测目的。
掌握盾构推进时地表沉降规律,盾构推进对地表和地面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指导施工和确保施工安全。
②测点布设。
距××公路隧道结构边线30m范围(重点监控地段)、金川河地段沿盾构隧道轴线纵向每隔10m布设一个地表测点,其余地段每隔20m布设一个监测点(有房屋地段在空地处布设)。
同时,在盾构隧道两侧(约17m)范围内布设地表横向沉陷槽测点,沿××公路隧道中线和金川河边各布设一组。测点埋设主要为工作基点与测点的埋设。工作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至少埋设2个工作基点,以便于工作基点互相检核,并且工作基点应与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
(2)××公路隧道底板监测
①监测目的。
通过实时监测,掌握盾构推进××公路隧道底板的沉降和隆起情况,以指导施工和保证施工安全。监测要求为:当地铁盾构掘进距××公路隧道结构线50m范围内时,实时监测××公路隧道底板下地基反力和土体位移、底板面位移及底板应力变化情况。控制的标准为:隆起值为10mm.允许沉降值为30mm。以控制标准的70%作为预警值。
②监测点布设。
工作基点布设:工作基点是沉降和隆起测试的基础,本次测试共埋设3个工作基点,距离地铁盾构左线中线50m以外。其中,BMO为隧道施工的水准点,与BM1、BM2-起构成首级控制网并提供原始高程。工作基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均采用在隧道底板钻孔,然后埋入直径16~18mm、长100—200mm的膨胀螺栓或半圆头钢筋制成。
本次沉降和隆起观测的观测点重点布设在××公路隧道底板上。在隧道的南、北线上分别布设三个断面,断面号从北到南分别为NI、NⅡ、NⅢ和SI、SⅡ、SⅢ,每个断面上从西到东的观测点分别用1—13表示。各个断面上的点布设在以地铁盾构为中心的两侧。观测点布设总数为13×6-78个点。
4)问题
(1)简述变形监测工作的特点。
(2)简述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布设要求。
(3)变形观测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简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内容。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现处于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拟用10台仪器,采用点连式进行观测,布设37个GPC级点。
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2011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
2014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3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2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会计职称(高级)考试真题及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