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11. 下列属于领导者非强制性影响力产生因素的是( )

  • A.职位因素
  • B.才能因素
  • C.资历因素
  • D.传统因素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43. 海尔集团做出正确决策的程序有哪些?

  2. 海尔集团“先难后易”的战略,就是先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并把使用海尔品牌作为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而“三位一体”战略,即本土化营销、本土化设计及本土化制造相结合。1999年,当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还在做OEM时,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制造基地奠基了。该基地占地445万平方米,计划分六期建设。首期项目是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电冰箱厂。该项目已于2000年3月建成投产。为什么要到工资十倍于中国的美国去设厂呢?海尔的解释是,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的冰箱出口已超过这个数字。在美国180升以下小冰箱市场中,2001年海尔已占超过30%的市场份额。其次,在美国设厂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外国企业到中国设厂令中国企业原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企业却仍不具备外国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海尔到海外设厂,就是想获得应变的能力。美国海尔成为了海尔集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样板,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2001年6月,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一家冰箱工厂,继在美国之后,海尔在欧洲也初步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通过跨国并购,海尔不但拥有了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也拥有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网络,从而为实现当地融资、融智铺平了道路。除了美国、欧洲,海尔从1996年起,还先后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目前,海尔已建的海外工厂共有13个。在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里,海尔都设了工厂和贸易中心,使海尔实现生产、贸易的本土化。目前海尔在海外已经设立18个贸易公司。问题:

    42. 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 41. 试述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和作用。

  4. 38. 简述赫茨伯格提出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含义和构成。

  5. 39. 简述系统分析的含义和作用。

  6. 40. 简述实施预防性控制的原因及优点。

  7. 37. 评价渐进决策模式。

  8. 36. 简述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9. 33. 领导者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

    • 正确
    • 错误
  10. 35. 所谓关键线路,就是网络图上所有线路中用时间最短的线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