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请回答:

文中“但我不能放歌”流泻的心情是(  )

A.重回康桥的欣慰和欢快心情;

B.寻梦不得的怅惘和落寞心情;

C.告别康桥的留恋和怅惘心情;

D.寻梦不得的迷朦和想往心情;

试题出自试卷《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临考摸底测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题目:人人争做环保使者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 文中对赵七爷读“三国”以及他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学问的细节描写,表现出赵七爷的(  )

    A.迂腐和浅薄;

    B.愚昧和自大;

    C.执着和热情;

    D.自大和执着

  3.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方圆三十里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头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请回答:

    文中两次提到赵七爷的“辫子和长衫”,其写作手法和作用是(  )

    A.肖像描写,刻画赵七爷顽固不化又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

    B.行为描写,刻画赵七爷凶狠阴险又愚昧固执的性格特点;

    C.细节描写,刻画赵七爷顽固不化又凶狠阴险的性格特点;

    D.肖像描写,刻画赵七爷凶狠阴险又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

  4.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请回答:

    作者在这一语段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B. 写文章的关键是选择和安排材料

    B.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

    D. 遣词用字如同调兵遣将

  5. 这一语段运用的抒情手法有(  )

    A.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比拟抒情;

    B.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事抒情;

    C.造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D.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比拟抒情

  6.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请回答:

    文中“但我不能放歌”流泻的心情是(  )

    A.重回康桥的欣慰和欢快心情;

    B.寻梦不得的怅惘和落寞心情;

    C.告别康桥的留恋和怅惘心情;

    D.寻梦不得的迷朦和想往心情;

  7.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请回答:

    一语段中“吞下,”指的是(  )

    A.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

    B.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

    C.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

    D.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

  8. 文中“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是(  )

    A.比喻,类比推理

    B.比拟,对比推理

    C.比拟,类比推理

    D.比喻,对比推理

  9.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请回答:

    文中加下划线的“树、谨、申”三个字的释义按序是(  )

    A.桑树、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B.栽种、谨严慎重、反复教导

    C.栽种、认真办好、反复教导

    D.桑树、认真办好、反复申述

  10. 文中阐明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是(  )

    A.办好教育,推行孝悌;

    B.按需分配,敬老爱幼;

    C.发展生产,富而教民;

    D.发展生产,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