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阅读《药》(节选)。

 (1)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①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②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2)③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正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短发,确乎比年白得多了。

 (3)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4)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威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昵?”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对①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一下自然环境,细路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图近便,自然而然走出来的。
  • B.作为死刑和瘐毙的人的坟墓与穷人丛冢的自然界限“细路”,早已在“贪走便道的人”心中形成了自然的界限。
  • C.歪歪斜斜的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随意走出来的。
  • D.歪歪斜斜的细路,说明坟头很多,想走捷径也不成,必须绕来绕去地走,这也便成了自然的界限。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2.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5.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的字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
    • B.而记游者甚众
    • C.入之甚寒,问其深
    • D.火尚足以明也
  6.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泉侧出 译文:有一股泉水从旁边涌出
    •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进入山洞越深,前进越困难,而见到的景物也就越奇特
    • C.不出,火且尽 译文:不出洞,火把快燃烧完了
    •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译文:比起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如他们十个中的一个
  7.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倶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贫困
    • B.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D.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山以上五六里()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 B.入之愈深()() 余之力尚足以人
    • C.来而项记之者已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
  9. 本文提到的有关渔钓的诗文,涉及到哪几方面的内容?

  1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钓鱼比打球更能坐收身心之益。
    • B.作者认为,古代文人真正改行去当钓鱼郎的不多,但是“以渔为隐”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 C.“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是说过路人要向渔夫问话,渔夫连连摆手但不应声,怕的是说话声惊跑了水中的鱼儿。
    • D.第5段画线句“如此情景相符”,是说人贪利与鱼贪饵一样,都会祸及自身;沽名钓利的行为与投饵钓鱼的做法一样,都是“吃小亏占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