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若干。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上述描述,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

  • A.应急救援预案
  • B.应急救援组织
  • C.应急救援体系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 正确
    • 错误
  2.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

    • 正确
    • 错误
  3. 应急救援过程中,为避免毒害物持续造成危害,应对化学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及时进行洗消。

    • 正确
    • 错误
  4.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 正确
    • 错误
  5. 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的设备和设施,也包括有关建筑物和构筑物。

    • 正确
    • 错误
  6. 《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 正确
    • 错误
  7.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一般都在爆炸极限之外的条件下选择安全操作的温度和压力。

    • 正确
    • 错误
  8.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 正确
    • 错误
  9. 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主要负责人因出差在外不在现场,不承担任何事故责任。

    • 正确
    • 错误
  10.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就是内、外部检验的全部内容。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