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试题出自试卷《课程与教学论2011年4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67)》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2. 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3.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

  4. “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5. 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

  6. 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7. 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8. 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 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 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9. 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0. 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

    • 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
    • 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
    • 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
    • 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