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

问题:(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

    问题:(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 郑某因上班迟到被田莱当场批评,便对田某怀恨在心。一天晚上下班后,郑某骑自行车尾随田某至一无人处,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从背后猛地刺向田某。田某受伤后顺势抓住郑某的自行车,将其推翻在地,并喊:“杀人啦!”郑某见势,举刀再次刺向田某。田某在躲避之际将手中的袋子甩向郑某,正砸在郑某的头部。因袋中装有田某带回家准备刷厕所的硫酸一瓶,瓶子被砸破后,硫酸将郑某的双眼烧瞎,并导致面部大面积毁容。人民法院认为田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问题:(1)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须具备哪些条件?

    (2)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 简述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具体情况。

  4. 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5. 简述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

  6. 国际法

  7. 简述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8. 物证

  9. 紧急避险

  10. 犯罪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