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概括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题旨,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请回答: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词语: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2. 概括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题旨,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 试述《窦娥冤》中窦娥思想变化对于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4. 《桃花扇·余韵》一出,写了哪三个人的唱词和对话,对揭示全剧主旨有何作用?

  5. 《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

  6. 简述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触及重大社会问题的特点。

  7. 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8.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有云从西南来,濞渑淳郁,气薄秫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 《长生殿》(惊变)的情节有

    • A.唐明皇、杨贵妃盟誓
    • B.唐明皇、杨贵妃小宴
    • C.杨贵妃唱李自《清平调》
    • D.杨贵妃死于马嵬坡
    • E.杨国忠报告潼关失守
  10.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中,上场的人物有

    • A.蔡伯喈
    • B.赵五娘
    • C.蔡公
    • D.蔡婆
    • E.牛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