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18.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2.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3.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4.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5.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 豁然:(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4)泉香而酒冽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6.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7. 11.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5分)

  8.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 9.“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来源:Z。xx。k.Com]

  10.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来源:Z*xx*k.Com]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