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6)
-
第 34 题 论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
第 35 题 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
-
第 33 题 简述群体的特征及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
-
第 32 题 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
第 29 题 编码
-
第 30 题 简述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
-
第 31 题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
第 27 题 学习
-
第 28 题 教师威信
-
第 26 题 ______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
第 25 题 论文题一般较常使用的有两种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第 24 题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__________的过程。
-
第 23 题 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不自觉威信向__________发展。
-
第 22 题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做是__________,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幽默、开朗、守纪律等。
-
第 20 题 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
- A.常模
- B.效度
- C.难度 __
- D.信度
-
第 19 题 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 A.技能
- B.形式
- C.方法
- D.技巧
-
第 21 题 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__________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
第 17 题 技能学习的前提是( )的掌握。
- A.基础性知识
- B.概念性知识
- C.科学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
第 18 题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焦虑
- B.强迫行为
- C.强迫观念
- D.强迫恐惧
-
第 16 题 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想要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
- A.较高
- B.中等
- C.较低
- D.任意强度
-
第 14 题 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 )。
- A.头脑风暴训练
- B.自我设计训练
- C.推测与假设训练
- D.发散思维训练
-
第 15 题 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 A.精加工策略
- B.元认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复述策略
-
第 13 题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
- A.实验法
- B.测验法
- C.调查法
- D.观察法
-
第 12 题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这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 )作用。
- A.准确了解问题
- B.提供理论指导
- C.预测并干预学生
- 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
-
第 10 题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
- A.分化性
- B.半成熟性
- C.成熟性
- D.动荡性
-
第 11 题 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
- A.事业感
- B.自尊感
- C.集体主义情感
- D.义务感
-
第 9 题 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 A.规定限制
- B.理解
- C.协助
- D.同情
-
第 7 题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 A.自然科学
- B.社会科学
-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
- 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
-
第 8 题 首先提出“印刻”的概念的学者是( )。
- A.劳伦兹
- B.麦克里兰德
- C.奥苏伯尔
- D.阿特金森
-
第 4 题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 A.集体观念
- B.从众
- C.服从大局
- D.集体凝聚
-
第 5 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 )
- A.气质与性格
- B.认知方式
- C.心理过程
- D.心理状态
-
第 6 题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
- B.巴甫洛夫
- C.艾里斯
- D.雅各布松
-
第 2 题 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 A.长时记忆
- B.情境依存性记忆
- C.程序性记忆
- D.工作记忆
-
第 3 题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 A.自我控制
- B.自我认知
- C.自我指导
- D.自我学习
-
第 1 题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 B.尊重的需要
- C.求知的需要
- D.审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