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2)
-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 
				
这种做法有何弊端?(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容易引起学生记忆疲劳
 - B.降低学生记忆的效果
 - C.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主动性
 - D.使学生对学习造成心理障碍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符合
 - B.不符合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请问:
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符合
 - B.不符合
 
 - 
				
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 )
- 正确
 - 错误
 
 - 
				
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 正确
 - 错误
 
 - 
				
奖励与惩罚可以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掌握学习是由布鲁纳等人提出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
- 正确
 - 错误
 
 - 
				
问题的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可将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
- 正确
 - 错误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
- 正确
 - 错误
 
 -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只有当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 ( )
- 正确
 - 错误
 
 - 
				
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外在环境和自身内在特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在确定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时,常用的三个指标是信度、效度和强度。( )
- 正确
 - 错误
 
 -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步。( )
- 正确
 - 错误
 
 -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决定因素。( )
- 正确
 - 错误
 
 - 
				
新教师常利用学生的非语言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 )
- 正确
 - 错误
 
 - 
				
个别化教学是指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 )
- 正确
 - 错误
 
 - 
				
社会自我是在青年时期基本成熟。 ( )
- 正确
 - 错误
 
 - 
				
元认知知识包括( )。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 B.对任务的认识
 -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 E.对教师的认识
 
 - 
				
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有( )。
- A.学习的指导者
 - 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 D.心理保健者
 - E.教育科研人员
 
 - 
				
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 )。
- A.非投影视觉辅助
 - B.投影视觉辅助
 - C.听觉辅助
 - D.视听辅助
 - E.远程辅助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 A.感性直观
 - B.实物直观
 - C.本质直观
 - D.模象直观
 - E.言语直观
 
 -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 )。
- A.语言符号系统
 - B.非语言符号系统
 - C.文字符号系统
 - D.情感系统
 - E.认知系统
 
 -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 )。
- A.本我
 - B.自我
 - C.超我
 - D.力比多
 
 - 
				
小军喜欢几何,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刻苦钻研,他的学习动机是( )。
- A.近景性动机
 - B.远景性动机
 - C.外部学习动机
 - D.内部学习动机
 -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 A.行动对抗
 - B.认知失调
 - C.拉帮结伙
 - D.情感冲突
 - E.语言冲突
 
 -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下列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的是( )。
- A.温度和照明
 - B.座位的排列
 - C.师生关系
 - D.校风
 - E.社会文化背景
 
 -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依据的学习理论是( )。
- A.联结学习理论
 - B.认知学习理论
 -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学习过程
 - B.教学过程
 - C.评价/反思过程
 - D.互动过程
 - E.管理过程
 
 - 
				
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的做法,就是运用了( )。
- A.定势
 - B.变式
 - C.直观
 - D.迁移
 
 - 
				
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 
				
( )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 A.转换
 - B.解释
 - C.推断
 - D.记忆
 
 -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 A.具体内容
 - B.学习过程
 - C.概括
 - D.获得策略知识
 
 - 
				
上位学习又称( )。
- A.类属学习
 - B.总括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命题学习
 
 - 
				
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的时期是( )。
- A.童年期
 - B.幼儿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 
				
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灵活多变,不容易受习惯、定势的影响,这是发散思维( )品质的表现。
- A.流畅性
 - B.精确性
 - C.独创性
 - D.变通性
 
 -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 A.刻板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 
				
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认知策略
 - B.元认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精细加工策略
 
 - 
				
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水平
 
 - 
				
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 A.有结构
 - B.无结构
 - C.界定含糊
 - D.无固定答案
 
 -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 B.身份和地位
 - C.交往方式与方法
 - D.需要满足的程度
 
 - 
				
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 A.形成时期
 - B.初步形成时期
 - C.初步成熟时期
 - D.成熟时期
 
 - 
				
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
- A.个案研究
 - B.观察分析
 - C.案卷分析
 - D.轶事记录
 
 -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
- A.行为塑造
 - B.行为训练
 - C.行为矫正
 - D.行为强化
 
 - 
				
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教师哪项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
- A.知识
 - B.认知
 - C.人格
 - D.技能
 
 -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 A.目的和内容
 - B.共同语言
 - C.深厚友谊
 - D.约束力量
 
 - 
				
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 A.教学过程中
 - B.形成性评价之后
 - C.形成性评价之前
 - D.教学过程之后
 
 -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
- A.实验法
 - B.测验法
 - C.调查法
 - D.观察法
 
 - 
				
“凡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取向
 
 - 
				
(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A.斯金纳
 - B.布鲁纳
 - C.苛勒
 - D.加涅
 
 - 
				
知识学习中,理解某一原理意义的学习属于( )。
- A.陈述性知识学习
 - B.程序性知识学习
 - C.策略性知识学习
 - D.操作性知识学习
 
 - 
				
从( )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 A.个性
 - B.好奇心
 - C.独立性
 - D.创新精神
 
 - 
				
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
- A.组织策略
 - B.复述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精加工策略
 
 -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 A.诊断问题
 - B.克服障碍
 - C.行为矫正
 - D.寻求发展
 
 -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 A.刺激情境
 - B.即定疑问
 - C.思维状态
 - D.思维起点
 
 -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 A.小学生
 - B.正常学生
 - C.非正常学生
 -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 
				
(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 A.学校
 - B.家庭
 - C.社会
 - D.工作单位
 
 - 
				
流体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的。
- A.卡特尔
 - B.瑟斯顿
 - C.加德纳
 - D.吉尔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