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试卷(3)
-
你认为这位班主任应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 B.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 C.考虑学生原有态度,进行有效说服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什么规律和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顿悟说
- D.效果律
-
儿童心理认知四个阶段的发展论,其提出者是( )。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洛克
- B.皮亚杰
- C.孟子
- D.荀子
-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反射
- B.客体永恒性
- C.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 D.据一种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种事物的表象
-
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第三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
你认为这种因果表征处于思维发展的哪一阶段?( )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但是教学结果的测量可以不依据教学目标。 ( )
- 正确
- 错误
-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
- 正确
- 错误
-
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期待是动态的,诱因是静态的,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是学习的诱因。(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
- 正确
- 错误
-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 )
- 正确
- 错误
-
抑郁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
- 正确
- 错误
-
视觉联想主要是通过运用联想、假借意义来帮助人们记忆。 ( )
- 正确
- 错误
-
皮亚杰等人将其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 )
- 正确
- 错误
-
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定势属于学习心向。 ( )
- 正确
- 错误
-
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也是不可控的。( )
- 正确
- 错误
-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情感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事业感
-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
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 B.自我型与开放型
- C.沉思型与冲动型
- D.安静型与兴奋型
- E.辐合型与发散型
-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 A.家庭教养方式
- B.道德认知
- C.社会风气
- D.态度定势
- E.同伴群体
-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智商分数差异
- E.同龄团体差异
-
教学环境包括( )。
- A.课堂自然条件
- B.物质环境
- C.教学设施
- D.社会环境
-
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了两类图式,即( )。
- A.客体的图式
- B.事件的图式
- C.命题的图式
- D.概念的图式
-
观察结果的常见记录方式有( )。
- A.评定量表
- B.项目考核表
- C.会谈法
- D.轶事记录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 )
-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 A.柯尔伯格
- B.皮亚杰
- C.埃里克森
- D.班杜拉
-
加涅提出了( )模式。
- A.累积学习
- B.发现学习
- C.观察学习
- D.接受学习
-
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小明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依存型
- B.场独立型
- C.沉思型
- D.冲动型
-
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
- A.0~2岁
- B.2~7岁
- C.7~11岁
- D.11~15岁
-
指导教学是以(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 A.学生
- B.教师
- C.学习成绩
- D.教材
-
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取向
-
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并据此安排自己的教学。按福勒和布朗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该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是( )。
- A.关注生存
- B.关注成长
- C.关注情境
- D.关注结果
-
(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 A.教学效能感
- B.教师期待
- C.教学监控能力
- D.教师威信
-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于1903年,其作者是( )。
- A.斯金纳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廖世承
-
儿童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观念,是发展到下列哪一阶段才具有的?(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迁移的实质是( )。
-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 B.关系的转化
- C.新旧知识的顺应
- D.头脑机能的改善
-
奥苏伯尔认为,在学生的学校学习动机中,附属内驱力表现最突出的时期是( )。
- A.小学低年级
- B.小学中年级
- C.小学高年级
- D.初中
-
因小红完成了作业,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小红看电视的禁令。家长采用的这种强化措施属于(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正惩罚
- D.负惩罚
-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 B.19世纪80年代
-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 D.20世纪80年代
-
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 A.辨别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规则或原理学习
-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一项是( )。
- A.动作表象
- B.图象表象
- C.符号表象
- D.情感表象
-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发现法
- C.掌握学习法
- D.头脑风暴法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发散思维
- C.辐合思维
- D.直觉思维
-
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 )。
- A.高原现象
- B.功能固着
- C.高峰体验
- D.定势
-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 A.课堂约定
- B.课堂行为准则
- C.课堂纪律
- D.课堂行为
-
假定同年龄组测量成绩平均数为100,用个人实际得分与总平均数比较,确定其在同龄组内所处的相对位置,以此判定其智力水平,这是( )。
- A.比率智高
- B.标准情商
- C.离散智商
- D.离差智商
-
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方法就是( )。
- A.行为塑造法
- B.系统脱敏法
- C.代币奖励法
- D.自我控制法
-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
- A.效度
- B.区分度
- C.信度
- D.难度
-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 A.直接发生途径
- B.直接转化途径
- C.间接发生途径
- D.间接转化途径
-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
- A.痕迹消退说
- B.动机说
- C.同化说
-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 A.初二年级
- B.初三年级
- C.高一年级
- D.高二年级
-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 A.群体凝聚力
- B.群体规范
- C.课堂气氛
- D.人际关系
-
对一位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重复讲了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善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 )。
- A.表达能力
- B.知识水平
- 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 D.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