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深度押题试卷(2)
- 
				
根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学校是普通小学,有权拒绝李某的要求
 - B.李某的儿子虽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学校不应该拒绝其入学
 - C.学校的做法是违法的
 - D.学校可以允许李某的儿子入学,但应要求缴纳借读费
 
 -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 )两种方式。
- A.普通教育
 - B.特殊教育
 - C.集体教育
 - D.个别教育
 
 - 
				
特殊教育一般针对( )。
- A.未丧失基本生活和学习能力智障儿童
 - B.聋哑儿童
 - C.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的儿童
 - D.天才儿童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工人李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学校不宜接 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李某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
- A.参与选举
 - B.制定法律
 - C.受教育权
 - D.拒绝接受教育
 
 - 
				
韩寒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 )。
- A.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有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 B.“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发挥优势最重要
 - C.学校教育应适应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 D.应改进我国教育的评价方式
 
 - 
				
我国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
- A.认知学习理论
 -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C.多元智力理论
 - D.行为学习理论
 
 - 
				
我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 B.关注发展
 - C.以学生为本
 - D.进行素质教育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韩寒上学时,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的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都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看,韩寒哪种智力占优势?( )
- A.语文智力
 - B.数学智力
 - C.空间智力
 - D.内省智力
 
 - 
				
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 )
- 正确
 - 错误
 
 - 
				
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 
				
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
- 正确
 - 错误
 
 -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
- 正确
 - 错误
 
 - 
				
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外部反馈。 ( )
- 正确
 - 错误
 
 -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 )
- 正确
 - 错误
 
 -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请家长到学校来,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为学生负责。 ( )
- 正确
 - 错误
 
 - 
				
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 正确
 - 错误
 
 - 
				
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有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 
				
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过度学习效果好,所以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 ( )
- 正确
 - 错误
 
 -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 )
- 正确
 - 错误
 
 -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 )
- 正确
 - 错误
 
 - 
				
福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成了( )。
- A.关注学生
 - B.关注生存
 - C.关注情境
 - D.关注学风
 - E.关注自身
 
 - 
				
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
-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 B.行为产生的条件
 - C.行为标准
 - D.具体目标
 - E.行为方式
 
 -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爱与归属的需要
 - D.尊重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
- A.前习俗水平
 - B.服从水平
 - C.习俗水平
 - D.观念水平
 - E.后习俗水平
 
 - 
				
概念的结构包括( )。
- A.概念名称
 - B.概念定义
 - C.概念应用
 - D.概念特征
 - E.概念实例
 
 - 
				
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 A.总结
 - B.提问
 - C.析疑
 - D.预测
 - E.评价
 
 - 
				
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 )。
- A.效度
 - B.信度
 - C.难度
 - D.常模
 - E.区分度
 
 - 
				
与新手相比,专家教师( )。
- A.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 B.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 C.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 D.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 E.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 
				
学习策略包括( )。
- A.认知策略
 - B.资源管理策略
 - C.计划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E.精细加工策略
 
 -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 
				
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有( )。
- A.自我意识正确
 - B.获得他人肯定
 - C.身体健康
 - D.心理健康
 - E.社会适应良好
 
 - 
				
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 )。
- A.示范者的身份
 - B.示范的速度
 - C.示范的准确性
 - D.示范的过程
 - E.示范的时机
 
 -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
- A.利用有意识记
 - B.做笔记
 - C.多种感官参与
 - D.提问
 - E.画线
 
 - 
				
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包括( )。
- A.知觉
 - B.模仿
 - C.操作
 - D.准确
 - E.连贯与习惯化
 
 -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 A.获得
 - B.同化
 - C.顺应
 - D.转化
 - E.评价
 
 -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 )。
- A.直接强化
 - B.归因强化
 - C.替代强化
 - D.效果强化
 - E.自我强化
 
 -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 A.活动过多
 - B.过度焦虑
 - C.注意力不集中
 - D.冲动行为
 - E.袭击别人
 
 - 
				
小亮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
- A.低级动机
 - B.高级动机
 - C.外在的学习动机
 - D.内部的学习动机
 -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 A.细微性操作技能
 - B.粗放型操作技能
 - C.连续型操作技能
 - D.断续型操作技能
 - E.闭合性操作技能
 
 -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 A.同伴关系
 - B.师生关系
 - C.朋友关系
 - D.合作关系
 - E.亲子关系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 
				
( )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 A.诵读困难
 - B.过度焦虑
 - C.强迫观念
 - D.交往困难
 
 - 
				
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
- A.创造性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学会学习
 
 - 
				
李太太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她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焦虑
 - B.强迫行为
 - C.强迫观念
 - D.强迫恐惧
 
 -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是( )。
- A.自我认知
 - B.社会性认知
 - C.社会性交往
 - D.认知方式
 
 -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 A.无适当提取线索
 - B.信息相互干扰
 - C.痕迹消退
 - D.压抑
 
 - 
				
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
- A.心智技能
 - B.表演技能
 - C.写作技能
 - D.操作技能
 
 - 
				
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 A.外显性
 - B.客观性
 - C.展开性
 - D.观念性
 
 - 
				
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的是( )。
- A.冯特
 - B.巴甫洛夫
 - C.艾宾浩斯
 - D.弗洛伊德
 
 - 
				
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 A.外显性
 - B.展开性
 - C.内潜性
 - D.客观性
 
 - 
				
(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 A.内部反馈
 - B.外部反馈
 - C.动觉反馈
 - D.过程反馈
 
 - 
				
提出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的是( )。
- A.布鲁纳
 - B.布卢姆
 - C.布鲁巴奇
 - D.波斯纳
 
 - 
				
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感觉
 - B.知觉
 - C.表象
 - D.语言
 
 - 
				
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 )越高。
- A.流畅性
 - B.变通性
 - C.独创性
 - D.结构性
 
 - 
				
进行体态表达技能的训练基础是( )。
- A.表情的训练
 - B.与口语表达配合的训练
 - C.表意的训练
 - D.表达器官功能的训练
 
 - 
				
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 A.分类教学
 - B.使用变式教学
 - C.使用例子教学
 - D.使用比较教学
 
 -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 )。
- A.强调解题过程分析
 - B.强调解题策略分析
 - C.强调知识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
 - D.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析
 
 - 
				
“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 A.桑代克
 - B.苛勒
 - C.斯会纳
 - D.陆钦斯
 
 -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 )。
- A.性格
 - B.气质
 - C.能力
 - D.需要
 
 - 
				
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 A.偏态分布
 - B.常态分布
 - C.正偏态分布
 - D.负偏态分布
 
 - 
				
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创造学习
 - D.认知学习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客观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教育性原则
 - D.发展性原则
 
 - 
				
为了减少误差,( )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 A.评价
 - B.测量
 - C.测验
 - D.评估
 
 -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
- A.社会自我
 - B.生理自我
 - C.心理自我
 - D.精神自我
 
 - 
				
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命题学习
 - C.符号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 A.培养动机
 - B.激发需要
 - C.促进和维持
 - D.培养纪律
 
 - 
				
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班主任
 - B.目标和规范
 - C.学生人数
 - D.班干部
 
 -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 A.高尚动机
 - B.内部动机
 - C.低级动机
 - D.外部动机
 
 - 
				
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 A.维果斯基
 - B.加里培林
 - C.加里宁
 - D.赞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