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命题预测(4)
- 
				
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
- A.主体性原则
 - B.内化性原则
 - C.特定性原则
 - D.生成性原则
 
 -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
- A.时间
 - B.识记材料的性质
 - C.系列位置效应
 - D.学习程度
 
 - 
				
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
- A.及时复习
 -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 C.适当过度学习
 -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 
				
小学生记忆发展占优势地位的是( )
- A.有意记忆
 - B.无意记忆
 - C.形象记忆
 - D.抽象记忆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
- A.先快后慢,不均衡
 -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 C.先慢后快
 - D.不快不慢
 
 - 
				
增进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
- A.直观形象法
 - B.谐音记忆法
 - C.联想法
 - D.歌诀法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 “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强调什么记忆方式?( )
- A.有意识记
 - B.无意识记
 - C.意义识记
 - D.机械识记
 
 - 
				
“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评估的功能只是进行心理诊断。 ( )
- 正确
 - 错误
 
 - 
				
自动化的操作如穿衣,也可称得上是问题解决。 ( )
- 正确
 - 错误
 
 - 
				
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
- 正确
 - 错误
 
 -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
- 正确
 - 错误
 
 - 
				
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问题解决。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可用相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 )
- 正确
 - 错误
 
 -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 )
- 正确
 - 错误
 
 -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
- 正确
 - 错误
 
 - 
				
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 
				
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 )
- 正确
 - 错误
 
 - 
				
概括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 ( )
- 正确
 - 错误
 
 - 
				
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 )
- 正确
 - 错误
 
 - 
				
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问卷测验。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媒体包括( )。
- A.书本
 - B.录像
 - C.图片
 - D.幻灯片
 - E.计算机网络
 
 -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 )特征。
-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 E.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
 
 - 
				
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
- A.发展性教育
 - B.培养心理素质
 - C.补救性教育
 - D.维护心理健康
 - E.培养健全人格
 
 -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有( )。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E.综合与评价
 
 - 
				
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
- A.攻击
 - B.冷漠
 - C.幻想
 - D.退化
 - E.固执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谈话法
 - D.问卷法
 - E.故事法
 
 -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 B.闭合性操作技能
 - C.连续型操作技能
 - D.开放性操作技能
 - E.徒手型操作技能
 
 - 
				
下列属于个别测验的是( )。
- 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 B.斯坦福一比纳测验
 - C.SPM
 -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 E.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 A.变化是持久的
 -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 E.变化不包括态度
 
 -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 A.连续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E.定向性与顺序性
 
 -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 A.生理的个别差异
 - B.心理的个别差异
 -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 E.行为习惯的差异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 A.实物直观
 - B.感知直观
 - C.模象直观
 - D.本质直观
 - E.言语直观
 
 - 
				
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 B.配置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
 - C.开发设计教学软件
 - D.进行CAl学术交流
 - E.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
 
 - 
				
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 A.审题
 - B.联想
 - C.提出假设
 - D.解题验证
 - E.课题类化
 
 - 
				
垂直迁移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
- A.由内向外的迁移
 - B.自下而上的迁移
 - C.Eh#f"而内的迁移
 - D.自上而下的迁移
 - E.平行迁移
 
 -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 A.流畅性
 - B.认知性
 - C.变通性
 - D.序列性
 - E.独创性
 
 - 
				
人类学习一般具有( )的特点。
- A.社会特性
 - B.以语言为中介
 - C.能动性
 - D.发展性
 - E.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 
				
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 )。
- A.认知说
 - B.工具说
 - C.联结说
 - D.精神分析说
 - E.建构说
 
 - 
				
程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有( )。
- A.教材分为小步子
 - B.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
 - C.反应后没有反馈
 - D.尽量低的错误率
 - E.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 
				
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
- A.自主评价
 - B.互相评价
 - C.共同评价
 - D.个别评价
 - E.发展评价
 
 -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 )。
- A.发散思维
 - B.推测与假设
 - C.好奇心
 - D.独立性
 
 - 
				
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性教学观的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
 - B.维果斯基
 - C.加涅
 - D.桑代克
 
 -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 A.20%
 - B.30%
 - C.50%
 - D.70%
 
 -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量杯”实验的策划者是( )。
- A.布卢姆
 - B.加涅
 - C.斯金纳
 - D.陆钦斯
 
 -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
- A.负相关
 - B.正相关
 - C.没有关系
 - D.若有若无
 
 - 
				
当班级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时的班级进入了( )。
- A.松散期
 - B.同化期
 - C.凝聚期
 - D.形成期
 
 - 
				
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
- A.性格
 - B.气质
 - C.能力
 - D.情感和态度
 
 - 
				
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
- A.能力
 - B.运气
 - C.任务难度
 - D.努力
 
 - 
				
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
 - B.场依存型
 - C.冲动型
 - D.场独立型
 
 -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 A.接受性
 - B.间接性
 - C.方向性
 - D.连续性
 
 - 
				
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 A.发散思维
 - B.聚合思维
 - C.概括思维
 - D.间接思维
 
 - 
				
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 A.情感
 - B.意志
 - C.性格
 - D.气质
 
 - 
				
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常模参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 
				
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创始人是( )。 。
- A.皮亚杰
 - B.埃里克森
 - C.桑代克
 - D.华生
 
 - 
				
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 A.认知测验
 - B.人格测验
 - C.兴趣测验
 - D.成就测验
 
 - 
				
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
- A.100%
 - B.80%~90%
 - C.70%
 - D.50%
 
 -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 A.比较
 - B.变式
 - C.概括
 - D.直观
 
 -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
- A.二年级
 - B.三年级
 - C.四年级
 - D.五年级
 
 - 
				
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 A.阶层
 - B.阶级
 - C.集团
 - D.群体
 
 - 
				
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 A.示范
 - B.讲解
 - C.练习
 - D.反馈
 
 -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
- A.行为方式
 - B.意向或意图
 - C.行为习惯
 - D.语言或行为
 
 - 
				
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 A.信号学习
 - B.连锁学习
 - C.辨别学习
 - D.言语联结学习
 
 - 
				
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
- A.故事对偶法
 - B.直接询问法
 - C.行动观察法
 - D.调查法
 
 -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
- A.有直接影响
 - B.有间接影响
 - C.没有影响
 - D.有一定影响
 
 - 
				
“当我们学NT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 )
- A.痕迹衰退说
 - B.同化说
 - C.动机说
 - D.干扰说 .
 
 - 
				
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