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卷(1)
- 
				
试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 
				
简述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习中的运用。
 - 
				
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心理测量是为__________收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 
				
具有_________认知风格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习惯化属于_________领域。
 -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___________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和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__________的影响。
 -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______的需要。
 - 
				
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经常地表现出一 贯规范行为,才标志着__________形成。
 - 
				
布鲁姆等人认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___________的程度可以分成接受、反应等五个等级。
 -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三个特点:对象具有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 
				
人格的核心是__________。
 -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
 - 
				
戴尔提出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_________的观点。
 - 
				
根据记忆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 
				
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
 -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_________两方面。
 -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组成。
 -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_________,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__________。
 -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_。
 - 
				
动机一般具有( )
- A.激活功能
 - B.指向功能
 - C.强化功能
 - D.ABC都是
 
 -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__________、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 
				
20世纪30年代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
- A.柯尔伯格
 - B.加涅
 - C.皮亚杰
 - D.布鲁纳
 
 - 
				
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 A.学前阶段
 - B.小学阶段
 - C.初中阶段
 - D.高中阶段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B.他人行为的替代经验
 - C.他人的榜样行为
 - D.个体自身行为的归因方式
 
 - 
				
运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对一个10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12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
- A.83
 - B.100
 - C.120
 - D.140
 
 -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
- A.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
 - B.课时计划、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方法运用
 - C.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课后教学评价
 - D.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控制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 A.教学过程
 - B.学习过程
 - C.评价过程
 - D.反思过程
 
 - 
				
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之为( )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并列学习
 - D.强化学习
 
 - 
				
如果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
- A.0-2岁
 - B.2-7岁
 - C.7—11岁
 - D.11—15岁
 
 - 
				
到某地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 A.模象直观
 - B.形象直观
 - C.感知直观
 - D.实物直观
 
 -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是( )
- A.元认知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复述策略
 
 -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 A.目的性、客观性、系统性
 - B.客观性、认知性、序列性
 - C.目的性、认知性、客观性
 - D.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 
				
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是( )
- A.生成性
 - B.客观性
 - C.不平衡性
 - D.变通性
 
 -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形成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这是(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需要
 - C.学习态度
 - D.学习方法
 
 - 
				
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
- A.学习
 - B.行为
 - C.考试
 - D.适应
 
 - 
				
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这三类的是( )
- A.美国心理学家
 - B.中国心理学家
 - C.德国心理学家
 - D.英国心理学家
 
 -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 )
- A.4—6岁
 - B.6—8岁
 - C.8—10岁
 - D.10一12岁
 
 -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这种教学过程软情境通常是指( )
- A.教师权威
 - B.课堂环境
 - C.课堂气氛
 - D.课堂管理
 
 - 
				
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
- A.言语信息
 - B.智慧技能
 - C.认知策略
 - D.动作技能
 
 -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维纳
 - B.奥苏伯尔
 - C.阿特金森
 - D.班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