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案例中,原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  )。

    • A.导向性原则
    • B.疏导性原则
    •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 小雷能够改掉坏习惯并爱上学习,是因为(  )。

    • A.新老师能够在尊重他的同时提醒他的错误
    • B.新老师的期望让他自信心增强
    • C.小雷喜欢新老师
    • D.新老师让他觉得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
  3. 案例中,新教师运用赞许帮小雷改掉坏习惯,她运用的是(  )

    • A.榜样示范法 
    • B.陶冶教育法
    • C.说服教育法
    • D.品德评价法
  4. 感恩教育是当代社会热点,对于感恩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感恩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 B.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
    • C.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 D.学会感恩首先应学会知恩
  5. 回答下列各题: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案例中,小雷喜欢做小动作,这样的学生你认为他属于(  )。

    • A.品德败坏
    • B.心理障碍 
    • C.不良学习习惯
    • D.情感冷漠
  6.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 A.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B.学校教育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 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的社会保护包括(  )。

    • A.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应当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 B.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 C.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生教室、活动室及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抽烟
  8.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  )

    • 正确
    • 错误
  9. 儒家提倡以“兼爱”、“非攻”为教。 (  )

    • 正确
    • 错误
  10. 回答下列各题: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

    • A.早期性
    • B.感染性 
    • C.针对性
    • D.及时性
  11. 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  )

    • 正确
    • 错误
  12.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

    • 正确
    • 错误
  13.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14. 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15. 获得教师资格就能上岗。 (  )

    • 正确
    • 错误
  16.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17.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  )

    • 正确
    • 错误
  18.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19. 德育工作既要耐心细致,又要宽严相济,有松有紧。 (  )

    • 正确
    • 错误
  20. 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  )

    • 正确
    • 错误
  21. 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

    • 正确
    • 错误
  22.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赫尔巴特。 (  )

    • 正确
    • 错误
  23.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  )

    • 正确
    • 错误
  24. 班会活动是培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  )

    • 正确
    • 错误
  25.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个别教学。(  )

    • 正确
    • 错误
  26. 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  )

    • 正确
    • 错误
  27.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孔子提出的教学要求。 (  )

    • 正确
    • 错误
  28.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核心课程
    • C.地方课程 
    • D.学校课程
    • E.广域课程
  29. 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

    • 正确
    • 错误
  30.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两个方面,即(  )。 

    • A.了解学生学习
    • B.了解学生思想
    • C.了解学生个体
    • D.了解学生群体
    • E.了解学生家庭
  31.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德育规律 
    • B.教育者
    • C.受教育者 
    • D.德育内容
    • E.德育方法
  32. 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

    • A.教育即生活 
    • B.教育即生长
    • C.学校即社会 
    • D.在做中学
    • E.以教师为中心
  33. 谈话法可分为两种即(  )。

    • A.复习谈话 
    • B.总结谈话
    • C.引导谈话 
    • D.启发谈话
    • E.评价谈话 
  3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 C.人类生存的需要 
    •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 E.社会安宁的需要
  35. 班会的特点有(  )。

    • A.集体性 
    • B.诊断性
    • C.自主性 
    • D.评价性
    • E.针对性
  36. 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7. 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

    • A.“有教无类” 
    •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C.“教学相长” 
    • D.“兼爱”
    •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8.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  )三部分构成。,

    • A.感性 
    • B.理性 
    • C.意志 
    • D.情感
    • E.人格
  39. 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全民化
    • C.教育世俗化 
    • D.教育民主化
    • E.教育多元化
  40. 参观法的种类有(  )。

    • A.准备性参观 
    • B.并行性参观
    • C.总结性参观 
    • D.常识性参观
    • E.教育性参观
  41.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  )。 

    • A.现代的教育观 
    • B.现代的学生观
    • C.现代的教学观 
    • D.素质教育观
    • E.现代的教育质量观
  42.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 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  )。

    • A.学为文士 
    • B.以(书)吏为师
    • C.学在官府 
    • D.政教合一
    •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基础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研究型课程
    • E.学校课程 
  44. 备课要写好的三种计划是(  )。 

    • A.远景规划 
    • B.近期设计 
    • C.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 D.单元计划
    • E.课时计划
  45.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 A.核心课程 
    • B.融合课程
    • C.潜在课程 
    • D.活动课程
    • E.广域课程
  46. “产婆术”与“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说明教学要遵循(  )。

    • A.直观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7. 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  )。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 B.多元中心课程理论
    • C.目标中心课程理论 
    • D.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 E.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48.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跟踪法 
    • B.追因法
    • C.临床法 
    • D.产品分析法
    • E.教育会诊法
  49. “五四学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  )主持进行。

    • A.北师大 
    • B.东北师大
    • C.华东师大 
    • D.西南师大
  50. 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

    • A.校长 
    • B.教导主任
    • C.科任教师 
    • D.班主任
  51. 终身教育是(  )。

    • A.古代教育的特点 
    •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 C.近代教育的特点 
    • D.现代教育的特点
  52.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53.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 B.废科举,兴学校
    • C.北洋大学的创建 
    • D.洋务运动的推行
  54.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 B.精深的专业知识
    •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5.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的修业年限为(  )。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
  56. 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 )。

    • A.卢梭 
    • B.杜威
    • C.洛克 
    • D.斯宾塞
  57.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 A.身心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人格尊严权 
    • D.隐私权
  58. 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适当讲授 (  )知识。

    • A.天文 
    • B.几何
    • C.读写 
    • D.修辞
  59. 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康德 
    • D.杜威 
  6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  )。

    • A.1985年 
    • B.1993年
    • C.1998年 
    • D.1999年
  61.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 A.领会知识 
    • B.巩固知识
    • C.运用知识 
    • D.检查知识
  62. 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

    • A.校长 
    • B.教育主任
    • C.班主任 
    • D.科任教师
  63. 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 A.办学经费和设备 
    • B.办学经费和师资
    • C.基础设施和师资 
    • D.经费和设施
  64.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 B.学生自愿选择的
    •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65. 训练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  )。

    • A.小组 
    • B.班集体
    • C.年级 
    • D.少先队
  66.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  )的时期。

    • A.相对稳定与不平衡 
    • B.变化与不平衡
    • C.相对稳定与平衡 
    • D.变化与平衡
  67.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 A.德育方法上 
    • B.德育规律上
    • C.德育内容上 
    • D.德育原则上
  68. 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次大规模创办的办学形式是(  )。

    • A.私学 
    • B.公学 
    • C.书院 
    • D.官学
  69. “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70.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 A.礼、乐、射、御、书、数
    •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 C.礼、乐、射、辞、书、数
    •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71.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 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这种教育描述的是(  )。

    • A.古代斯巴达教育 
    • B.古代雅典教育
    • C.古代印度教育 
    • D.古代罗马教育
  72.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 B.印度
    • C.希腊 
    • D.埃及
  73. 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 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74. 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75. 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拉伯雷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
  76.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 是(  )。 

    • A.“兼爱”和“非攻” 
    • B.“弃仁绝义”
    • C.“道法自然” 
    • D.“化性起伪”
  77.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班主任活动 
    • D.实践活动
  78. 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

    • A.八股文 
    • B.程朱理学
    • C.《四书》和《五经》
    • D.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