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38 题 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 第 39 题 给合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第 36 题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4. 第 37 题 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5. 第 35 题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6. 第 34 题 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7. 第 33 题 学习准备

  8. 第 32 题 学习策略

  9. 第 30 题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__________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以及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的知识和技能。

  10. 第 31 题 知识直观

  11. 第 28 题 尝试与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

  12. 第 29 题 在课堂内的师生交往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向交往类型。

  13. 第 27 题 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__________。

  14. 第 26 题 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________。

  15. 第 25 题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__________时期。

  16. 第 23 题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______和教学环境。

  17. 第 24 题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__________和调节策略。

  18. 第 22 题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__________。

  19. 第 21 题 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

  20. 第 18 题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 A.假性失眠
    • B.情境性失眠
    • C.失律性失眠
    • D.药物性失眠
  21. 第 20 题 下列不是直观类型的是(  )。

    • A.实物直观
    • B.模象直观
    • C.数字直观
    • D.言语直观
  22. 第 19 题 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 A.内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 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23. 第 16 题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 A.图表
    • B.新知识
    • C.认知框架
    • D.以上都对
  24. 第 17 题 学生在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  )。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 B.想象的道德情感     
    • C.伦理的道德情感
    • D.道德情感
  25. 第 15 题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

    •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26. 第 14 题 20世纪60年代初,课程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是(  )。

    • A.桑代克
    • B.布鲁纳
    • C.杜威
    • D.皮亚杰
  27. 第 12 题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 A.严重惧怕
    • B.原因不明的惧怕
    • C.非理性惧怕
    • D.持久性惧怕
  28. 第 13 题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信念
  29. 第 11 题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在(  )。

    • A.0.25~2秒
    • B.0.1~0.2秒
    • C.0.5~1.5秒
    • D.0.5~0.2秒
  30. 第 9 题 问题解决阶段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表征问题
    • B.选择策略
    • C.执行策略
    • D.发现问题
  31. 第 10 题 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

    • A.创造性想象
    • B.创造性思维
    • C.智力技能
    • D.智慧水平
  32. 第 8 题 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的方法是行为改变的(  )。

    • A.强化法
    • B.行为塑造法
    • C.示范法     
    • D.自我控制法
  33. 第 7 题 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

    • A.能力
    • B.气质
    • C.性格
    • D.习惯
  34. 第 6 题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 A.强度律
    • B.差异律
    • C.活动律
    • D.组合律
  35. 第 5 题 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 A.学前阶段
    • B.小学阶段
    • C.初中阶段
    • D.高中阶段
  36. 第 4 题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 A.创造性
    • B.学习迁移
    • C.发现教学法
    • D.学会学习
  37. 第 2 题 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词汇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命题学习
  38. 第 3 题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

    • A.应用
    • B.分析
    • C.评价
    • D.综合
  39. 第 1 题 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

    • A.外部稳定归因
    • B.外部不稳定归因
    • C.内部稳定归因
    • D.内部不稳定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