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专家命题预测(3)
-
感恩教育是当代社会热点,对于感恩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感恩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 B.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
- C.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 D.学会感恩首先应学会知恩
-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 A.复杂性
- B.长期性
- C.多样性
- D.创造性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
- A.早期性
- B.感染性
- C.针对性
- D.及时性
-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 A.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B.学校教育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 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初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 B.关爱学生
-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D.尊重学生
-
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 )
- 正确
- 错误
-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 ( )
- 正确
- 错误
-
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儿童一定要严加看管。 ( )
- 正确
- 错误
-
“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出好学生。 ( )
- 正确
- 错误
-
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
- 正确
- 错误
-
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
- 正确
- 错误
-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阶级性。 ( )
- 正确
- 错误
-
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学。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中教材是富有思想性的,学生学了思想自然会提高。 ( )
- 正确
- 错误
-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
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 )
- 正确
- 错误
-
英语口语学习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坚持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没有任何帮助。 ( )
- 正确
- 错误
-
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
- 正确
- 错误
-
夸美纽斯的《教育漫话》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 )
- 正确
- 错误
-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 ( )
- 正确
- 错误
-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活动
- E.生产劳动
-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 A.前学校
- B.前社会教育机构
- C.学校
- D.社会教育机构
- E.高等学校
-
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全民化
- C.教育民主化
- D.教育多元化
- E.教育阶段化
-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德育内容
- D.德育原则
- E.德育方法
-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教学目标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科书
- E.教学方法
-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社会的研究
- C.对教师的研究
- D.对学校的研究
- E.对学科的研究
-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
- 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到( )。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 B.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 C.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 D.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 E.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 )。
- A.身心状态的剧变
- B.内心世界的发现
- C.自我意识的觉醒
- D.独立精神的加强
- E.身心逐步走向成熟
-
运用说服时要注意的要求有( )。
- A.明确目的性
-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 C.注意时机
- D.以诚待人
- E.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一定的组织结构
-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 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 E.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围
-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
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 A.教学目的
- B.课的具体任务
- C.学科特点
- D.教学内容
- E.学生特点
-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环境文化
-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规章制度
- D.角色规范
- E.价值成分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
-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
-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 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
- 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 E.师生如何交往
-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 B.奋斗目标明确
- C.规章制度严格
- D.组织纪律严明
- E.集体舆论正确
-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 A.凯洛夫
- B.加里宁
- C.赞科夫
- D.马卡连柯
-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 B.生产领域的应用
- C.学校教育
- D.市场推广
-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 B.精神文化
- C.人文文化
- D.地方文化
-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学生
- B.班级
- C.知识
- D.课程
-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 B.劳动
- C.共青团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教育无目的论
-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
学校文化是一种( )文化。
- A.制度
- B.物质
- C.精神
- D.组织
-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布鲁纳
-
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教育延伸。
- A.初等
- B.中等
- C.高等
- D.成人
-
(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实践活动
- D.团队活动
-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 )时期能够实现。
- 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共产主义社会
-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为中心的管理。
- A.上级管理
- B.自我管理
- C.平行管理
- D.民主管理
-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 A.认识的直接性
- B.学生的主体性
- C.教学的教育性
- D.活动的开放性
-
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不平衡性
- B.顺序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D.斯宾塞的《教育论》
-
《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循序渐进
- B.因材施教
- C.启发性
- D.巩固性
-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 A.现实性
- B.潜在性
- C.可塑性
- D.普遍性
-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因素
- B.社会环境
- C.教育活动
- D.自然环境
-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 A.读、写、算
- B.读、写、画
- C.读、画、算
- D.写、画、算
-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 )。
- A.隐私权
- B.名誉权
- C.人身权
- D.教育权
-
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 )。
- A.1985年
- B.1989年
- C.1993年
- D.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