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B级》命题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2. 试述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3. 简要说明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4. 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5. 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6. 简述我国现行学制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

  7. 简述班级教学管理。

  8. 学生评价

  9. 素质教育

  10. 教育制度

  11. 相对评价法

  12. 课程目标

  13.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是(  )   

    • A.表演评定   
    • B.作品表现法   
    • C.整体印象评定法   
    • D.操行评定评价法 
    • E.操行计量评定法
  14.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稳定性和可变性 
    • C.整体性   
    • D.不均衡性 
    • E.个别差异性
  15. 从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看,教育形态可划分为   【   】   

    • A.家庭教育   
    • B.学校教育   
    • C.制度化教育   
    • D.非制度化教育   
    • E.社会教育
  16. 情感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有   【   】   

    • A.教学目标   
    • B.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 C.学科知识结构   
    • D.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 E.师生关系的品质
  17. 教育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  )   

    • A.教育目标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策略   
    • D.教学媒体   
    • E.教学评价
  18. 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向的主要代表是(  )


    失范说

    目标说

    控制缺乏说

    标签说


    • A.稳定性的特征
    • B.整体性的特征
    • C.顺序性的特征
    • D.差异性的特征
  19. 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的观点是( )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


    • A.稳定性的特征
    • B.整体性的特征
    • C.顺序性的特征
    • D.差异性的特征
  20.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具有 (  )

    • A.稳定性的特征
    • B.整体性的特征
    • C.顺序性的特征
    • D.差异性的特征
  21. 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  )

    • A.活动课程
    • B.学科课程
    • C.综合课程
    • D.边缘课程
  22.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   】 

    • A.评价功能   
    • B.选择功能 
    • C.决策功能   
    • D.指导功能
  23. 实验教育学认为教育实验要在      【   】   

    • A.实验室中进行   
    • B.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 C.大自然中进行   
    • D.社会实践中进行
  24. 使用最多、最经济和最便利的认知学习评价方法是(  )

    • A.测验
    • B.行为观察
    • C.实验
    • D.评定
  25.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反映了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26.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27.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个体性
  28. 导生制的创行者是(  )

    • A.贝尔和兰卡斯特
    • B.纳托普
    • C.帕克斯赫特
    • D.华生
  29. 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研究取向:一类是“结构模式”, 另一类是(  )

    • A.目标模式
    • B.内容模式
    • C.过程模式
    • D.方法模式
  30. 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 (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 D.《中庸》
  31. 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   】   

    • A.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 B.目的型失范行为   
    • C.情感型失范行为   
    • D.传统型失范行为
  32. 关于我国学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学制
    • B.我国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学制是单轨学制   
    • C.我国真正从立法上确立学制是在1985年   
    • D.我国今后高中学制改革的方向是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